
華碩電腦是中國傳統電腦大廠之一,曾經發明了上網本等創新產品,目前仍然是全球五大電腦企業之一。近日,臺灣科技行業盛傳,華碩電腦有可能分拆成為兩家公司,分別囊括電腦手機以及剩下的業務。不過,華碩官方日前否認了傳聞。業內人士認為華碩電腦和手機目前面臨困境,分拆的的時機并不成熟。
據臺灣電子時報網站4月28日報道,最近的傳言稱,華碩電腦將會一分為二,其中的一個公司囊括華碩現有的“開放平臺”業務,主要包括各種電腦零配件,比如電腦主板、顯卡、顯示器、周邊設備。
據稱,華碩分拆出的另外一家公司將會繼承現有的“系統業務集團”,其中包括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三大類。
不難看出,上述兩大業務有著明確的邊界,如果分拆可能有助于提高聚焦和運營效率。
不過,華碩電腦官方日前否認了一分為二的傳言。
據報道,華碩前高管Ted Hsu返回華碩擔任首席戰略官之后,行業內有關華碩重組業務的傳言越來越多。而在分拆后的兩大業務中,零配件業務的年利潤相當于1.85億美元,如果再加上網絡設備、智能家居、游戲設備等其他產品,利潤則高達3億美元。
在臺灣科技行業觀察人士看來,華碩電腦的電腦、智能手機、平板等業務目前面臨艱難的挑戰,因此繼續保留零配件業務有助于維持公司的繼續增長。
華碩是許多消費者熟知的筆記本電腦廠商,不過該公司在零部件領域也擁有強大的實力,華碩的電腦主板在全球排名第一名,顯卡則排名第三。華碩也覆蓋了傳統IT完整的產品體系,擁有服務器、光存儲、網絡通訊等產品。
歷史上,華碩電腦也進行過業務的大規模分拆。2010年,華碩將品牌產品業務和代工業務一分為二,新誕生的和碩科技公司獨立上市。今天,和碩科技已經成為美國蘋果公司重要的代工廠商。
而在華碩之前,臺灣另外一家電腦企業宏碁,也將品牌產品和代工業務進行了分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目前,華碩仍然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排名第五,但是眾所周知的是,電腦已經成為夕陽產業,所有的電腦大廠都開始了轉型,華碩也必須走上調整之路。
在華碩之前,美國個人電腦巨頭惠普公司也進行了分拆,新誕生出一家專門負責企業IT服務業務的“惠普企業公司”,傳統的惠普公司則保留電腦和打印機業務。
另外一家電腦巨頭戴爾,已經進行了私有化退市,決定效仿IBM的道路,向企業市場轉型。戴爾已經提出斥資670億美元收購全球存儲巨頭EMC。
本月初,美國知名科技咨詢公司IDC發布了一季度全球電腦市場報告,華碩電腦的全球份額為7.2%,已經被原來一直落后于自己的蘋果公司反超。該季度華碩電腦的交付量同比下跌了8.6%,在五強中跌幅靠前。
華碩已經開始發力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但是由于轉型過于緩慢,目前面臨較大的挑戰。由于臺灣地區市場容量狹小,再加上內地市場競爭過于白熱化,華碩選擇了印度市場作為手機業務的第一市場,華碩甚至已經在印度開始制造手機。
不過在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華碩仍然處于十分邊緣化的位置,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最新的消息顯示,華碩運營手機業務的專業度在提升,決定減少英特爾移動處理器的采購規模,更多轉向行業流行的聯發科和高通兩大公司的處理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中,臺灣市場也傳出消息稱,華碩電腦可能和臺灣最有名的智能手機制造商HTC合并為一家,這樣HTC的手機業務將和華碩在移動領域的轉型將會十分契合,不過HTC后來表示,并未和華碩接觸過,未來也不會考慮和華碩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