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的深圳灣公園,有人造雪景、音樂舞臺,還有全民男神黃曉明現身率領參加活動的深圳市民一起奔跑。
深圳的晚上,民眾身上噴著熒光涂料,在雪地里閃閃發光,時尚感與運動感爆棚,成了當天深圳最大的一道酷炫風景。這就是康佳舉辦的全國三大基地“冰雪熒光跑”萬人大活動。
康佳是老牌的家電企業,歷來在商戰上沖鋒在前,一向低調、沉穩,康佳的確卻很少有這種“出位”之舉,所以康佳舉辦深圳熒光跑活動的確讓人有點吃驚,這種玩法確實與之前外界印象中的康佳有點格格不入,有一種“換了個活法”的感覺。
康佳“約跑黃曉明”,這到底意味著什么?
事實上,在“互聯網+”的今天,康佳正在謀劃全面轉型,而且力度非常之大。相比于長虹、格力等家電同行們,康佳卻頗有點后來居上的勁頭。
眾所周知,當前家電產業環境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樂視、小米等諸多互聯網品牌跨界而來,向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常態。那么,家電業的大佬們要如何轉型?
謀動而后動,康佳的“徹底變革”式的轉型謀劃,正是家電行業集體轉型中的代表,其打法值得思考。
熒光跑的“互聯網式”創意
對于家電企業而言,只有加快變革和發展,才能在如此劇烈和殘酷的競爭中獲得生存的機會,所以今年以來,諸多家電企業都開始“出位”。
上半年,長虹聘請了跑男隊長鄧超做產品經理,并與“逗逼”鄧超一起嗨一起玩二次元,向年輕人致敬。格力的“董小姐”也早已換了風格,前有雷軍后有劉強東,都成了董小姐不斷制造話題的搭檔,持續不斷地在行業里扔“噱頭”,刷朋友圈。
臨近年底,樂視宣布19億元入股了TCL多媒體,TCL與樂視的聯手是另一種戰略上“出位”打法。再加上這次康佳雪地熒光跑的話題效應,一下子讓家電行業的“變”集中到了人們眼前。
縱觀整個家電業的2015,不管是營銷事件,還是產品品牌上,家電企業都開始有意識地改變傳統套路,破除家電業曾經有的因循守舊的習慣——畢竟家電企業大多是以商戰出身,傳統習慣比較頑強。
從這些企業的諸多變化來看,家電業已經初步有了基因上的變革,這的確有助于家電業的整體升級轉型。
但從不同企業的打法來看,我認為,康佳與黃曉明以及深圳市民萬人跑活動更具有互聯網時代的特色。

與鄧超代言、董小姐制造話題相比,請來黃曉明更符合當下年輕消費潮流與互聯網粉絲經濟的特點,而與市民互動一起嗨皮也更突顯了互聯網時代的平等共享精神。
尤其是在玩營銷這一打法上,這次康佳前期先在《南方都市報》整版上讓黃教主來了一句“我要你的第YI次”的出演,惹的粉絲和驚呼,到最后懸念揭開,更具有轟動效應。
從互聯網事件營銷的角度看,康佳的確成功吸引了關注。可以看到的是,康佳在營銷上更接地氣“放得更開了”。奔跑讓人年輕、讓人更有活力,康佳之所以能有這樣的“互聯網式”創意,其實與康佳的轉型決心有關。
痛下決心才能帶來最徹底的變革
即將過去的2015年,對家電行業來說,并沒有什么驚喜,依然延續了2015年的不景氣,整個行業都表現不理想。如康佳人的自我反思:不管是白電還是黑電,市場銷量都在持續下滑,就連因霧霾經濟而勃起的空氣凈化器,也在年底被打回了原形。
康佳也想得非常明白:現在的家電圈,最珍貴的不是銷量,也不是利潤,而是破釜沉舟誓言轉型的決心和執行力,敢于打破常規,改變保守作風,找到適應新消費環境、產品創新的一套新戰略、戰術。

尤其是2015年康佳還經歷了過山車似的一年。2015年正好是康佳35周年,但從5月到9月康佳卻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股權紛爭。人事和經營策略的大動蕩,給康佳的日常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從事件的“后遺癥”考慮,預計2015年全年業績會很難看。
但禍兮福所倚,康佳在2015年的大震蕩恰恰成了康佳加速變革的催化劑。在經歷內外部的雙重挑戰后,最近康佳總裁劉鳳喜在一封對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但我看來,這一切并不僅僅只是給我們帶來考驗和壓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變革轉型與加快發展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劉鳳喜在信中號召康佳要“跑起來”,全員加速,“奔跑著”轉型。更重要的是,在過山車一般的經歷過程中,康佳以及劉鳳喜更深地思考了“互聯網思維”:對所有傳統家電企業來說,舊的秩序和規則已經被打破,誰先掌握了對全新智能家電消費者的洞察方法,擁有了與用戶“連接”的能力,誰就能在新一輪的轉型過程中搶到頭籌。
以互聯網思維連接用戶,這正是痛定思痛之后的徹底變革的思路。“約跑黃曉明”不僅要讓康佳員工跑起來,跑出活力,同時與用戶一起跑,在奔跑中與用戶融為一體,實現無障礙連接。
“約跑黃曉明”事件不僅展現的是康佳轉型的巨大決心,更重要的是,只有痛下決心才能有真正的變革,用互聯網視角實現基因上的新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接下來的2016年,康佳很有可能放出全新的大招。
家電業轉型之康佳兩大方法論
“互聯網+”對于傳統家電業的變革已經迫在眉睫,但到底應該如何轉型,當前是萬馬奔騰,各種模式一起上。在業務模式上,阿里投資了海爾電器、小米投資了美的、樂視入股了TCL多媒體,尤其是后者,拿到了20%的股權。
而在產業格局上,TCL李東生提出了“實業興國”的口號,美的著力對接“工業4.0和2025戰略”,這些都是家電業轉型的思考探索。
無論是產業格局還是業務模式,各家企業的思考都有可取之處,但康佳總裁劉鳳喜則是提出家電業的兩大轉型方法論——傳統企業要“跑起來轉型”,打造“產業生態圈”。
在劉鳳喜看來,家電業轉型要從兩大方向著手:
一是要跑得更快必須放開手腳。首先是機制要更靈活,尤其是像康佳這樣的傳統國企,必須建立起一個與高度競爭、完全市場化的行業相匹配的經營體制和激勵機制。其次是卸下包袱輕裝上陣,要對現有業務架構調整,剝離低效、競爭力不夠且與戰略方向不一致的業務資產,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核心產業。
二是要跑得更快必須跑對方向——產業生態圈。康佳未來要推動業務全面轉型,積極涉足新興產業,要敢于走出去投資和聯姻,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和品牌能力,在代表未來的顯示技術、熱門互聯網行業、朝陽行業上布局。而且這種布局要有生態、價值鏈的視野,不是亂投資。
不可否認,2015年互聯網行業里投資、入股等事件頻發,資本力量上的戰略布局和整合不斷引發產業動蕩,但這樣的互聯網式整合適合家電行業嗎?
以劉鳳喜的兩大方法論來看,康佳更注重的是,如何發揮家電企業多年來在制造、供應鏈等方面的資源優勢,還有品牌和用戶優勢。在這一思路之下,如果大膽地去涉足新興領域,而不是謹慎觀望的態度,很可能一下子就打開一個新局面。
基于此,劉鳳喜認為康佳轉型的目標是打造“產業生態圈”,這不同于互聯網企業的虛擬“內容生態圈”,“產業生態圈”是以實業為基礎的,同時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玩法。康佳未來要全力提升主業競爭力,并依托主業與產業鏈條上的伙伴深度合作,不僅是業務上的,也包括資本上的。
“互聯網+”大潮席卷之下,不少傳統企業有點亂了方寸,事實上,互聯網只是工具。最近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孫陶然在烏鎮上也大聲呼吁,“互聯網+”的本質是傳統經濟。那么,對傳統家電業來說,多年的制造、供應鏈等實力才是家電業在轉型之時最應倚重的優勢,而不是被互聯網裹挾著變成資本的“玩偶”。
我認為,康佳雖然在轉型上發力相對較低晚,但其思考卻更務實、更有洞察力,更符合產業趨勢。
家電企業都已開始行動,傳統家電業的活力已經“跑”出來了。但在當下的轉型之時,哪種方式更有前景,無疑是整個家電行業都需要思考的。
動作相對較晚的康佳,以一個“約跑黃曉明”讓人們看到了其轉型的決心,未來康佳能否以其獨特的思考走出家電產業轉型的“康佳模式”并跑回行業領頭羊位置,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