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聯想與全球最重要的對手宏碁唱了一出對手戲,聯想與宏碁是主角,而聯想最大的本土對手方正則是這出戲的最佳配角。當日上午,距鳥巢西邊約100米的盤古大廈傳出一個說法:下午,剛剛晉升全球第二大PC廠商的宏碁將在這里宣布收購中國的第二大本土PC廠商方 正,以改變在中國大陸的頹勢,與本土最大PC廠商聯想進行巔峰對決。2008年,盤古大廈曾流傳過一條著名的傳言:全球首富蓋茨豪擲數億元,購買了樓頂的空中四合院,以便觀看北京奧運會。
結果與傳言略有距離:方正集團與宏碁簽定的是戰略合作意向,而非收購協議。這個協議讓守候在場的記者大失所望,不過也極富想象空間。宏碁CEO 蘭奇說:合作才剛剛開始,未來不排除一切可能,接下來,方正與宏碁將共建一個團隊,商討合作細節。
一位參會的分析人士說:按照雙方公布的戰略合作意向,方正PC業務今后將外包給宏碁運營,方正利用本土優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外包與收購的區 別是,外包雙方共享中國PC市場運營的成果,而收購則由并購方宏碁獨自承受風險與收益。
受上述消息影響,方正科技股票當天上漲5%。有消息人士透露,方正科技正在籌謀配股,與宏碁合作有利于該計劃的推進。
當天晚上,聯想發布年報,營收同比增長53%。
宏碁、方正合作模式
方正集團CEO李友當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雙方將在產品開發、銷售渠道、售后服務、品牌等方面合作。
方正的電腦銷售渠道體系由專賣店、3C賣場、代理商、行業合作伙伴組成,除聯想集團外,方正集團擁有中國本土最強大的PC銷售網絡。方正科技服 務網絡包括30個區域服務管理機構,100余家客戶服務中心,300余家授權服務機構和3000余名服務工程師,分布全國240多個城市。蘭奇說,宏碁更 看重方正在教育、政府、電信等行業的客戶資源與渠道資源。
而宏碁在中國的渠道包括神州數碼、英邁兩家代理合作伙伴,以及數十家省級代理,百家分銷商。
今后,宏碁與方正將共享上述渠道與售后服務體系,宏碁的產品獲得面向全國,特別是二、三級城市的銷售、服務網絡。對于方正而言,可以借助宏碁遍 布全球的行銷網絡將產品銷往海外。
宏碁同時看好方正的本土研發能力與本土制造能力。方正更理解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宏碁今后面向中國大陸銷售的產品可以借助方正的本土研發能力,方 正科技蘇州工廠有年產600萬臺PC的制造能力,可為宏碁節省物流成本。
合作完成后,方正品牌將保持獨立性。宏碁擅長在一個區域進行多品牌運作,除了宏碁品牌外,還包括Gateway、Packard Bell和eMachines三大電腦品牌,此三大品牌均通過收購獲得。
方正與宏碁將成立一個聯合小組,以實施上述計劃。目前雙方已經展開的合作是,宏碁首次在中國推出自己的新版電子書LumiRead,并在內容上 與方正旗下的蕃薯網合作。
方正集團旗下的PC制造業務何去何從一直被外界所關注。方正集團旗下分別包括金融業、醫療與醫藥、IT三大業務領域,IT業務比前二者規模小。 而在IT業務中,方正又更側重于照排、數字出版等軟件與服務業務。
李友否認方正最終會把PC制造業務出售給宏碁的猜測,他強調:方正PC將保持產權與品牌獨立。
新王者新煩惱
坐二望一,宏碁可謂志得意滿。宏碁董事長王振堂當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宏碁作為一家來自中國臺灣的公司,筆記本已經在全球做到世界第一,接下 來的目標是臺式機與筆記本整體銷量做到世界第一。
宏碁70%的營收來自筆記本,今年第一季度,其筆記本超越惠普,以19.4%的占有率成為全球第一,營收達50億美元。但由于臺式機業務全球萎 縮,宏碁整體PC銷量居全球第二。蘭奇認為,2010年,宏碁的營業額將會增長20%,整體營收達到200億-210億美元。
但讓王振堂糾結的是,中國市場一直不太理想。宏碁第一季度報表顯示,營收中的50%來自歐洲、中東、非洲地區,30%來自亞洲;5%來自中國。 五年前,施振榮退位,王振堂接位之際,中國地區的營收還有8%。
祖國大陸市場的迅速崛起也讓王振堂有了緊迫感。王振堂預言,一年半以后,中國大陸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PC市場。
失去中國大陸,就會失去未來,要超越惠普成為PC王者,王振堂必須在中國大陸有所作為,而聯想是宏碁最強大的對手。
過去三年,宏碁在全球以并購的方式狙擊著聯想的進攻。2007年8月,宏碁收購美國第三大PC制造商Gateway,遏制收購IBM業務的聯想 集團在北美大陸的擴張。成功收購Gateway,宏碁也成功地從聯想集團口中奪走了Packard Bell、eMachines。
在歐洲、北美兩大成熟市場阻擊聯想之后,宏碁開始盤算新興市場。蘭奇說:在金磚四國,宏碁在俄羅斯的市場占有率是第一,在巴西是第二,在印度是 第三,均超越聯想集團,惟獨在中國,一直遠遠落后于聯想。
與方正合作,王振堂試圖擺脫目前的被動局面。蘭奇表示:目前方正與宏碁的銷量加在一起,將超過戴爾,位列第三。對于宏碁而言,位列中國大陸第三 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大陸是聯想的后院,第三可以從戰略牽制聯想,影響其全球布局。
大陸渠道策略演變
在宏碁創始人施振榮最初的規劃中,祖國大陸將是自己的大后方,施振榮沒有想到,經過二十余年的輾轉,大陸仍是令他最糾結的市場。
過去十年,本土廠商聯想、方正、同方的崛起,宏碁一直處于被動地位。
施振榮在任時,其戰略重心一直放在渠道策略上,而其策略基于他對中國市場的認識是:中國僅具銷售產品的價值。
1983年宏碁首進大陸時,由于沒有內銷權采用了全國總代理制,當時選定的四家全國總代分別為天承、八達、銀嘉、雙輝,總代理的職責是通關、收 款、鋪貨。
隨后,宏碁拿到了內銷權,開始考慮取消四大全國總代,設立分公司制。時任宏碁大中華區總經理的林顯郎當時表示,由于PC產業的利潤已經下滑到 10%左右,總代下面再設二、三級代理商的模式將蠶食公司利潤,讓公司運營難以為繼。
2002年,宏碁先后在北京、沈陽、西安、武漢、上海、成都、廣州設立七個業務機構(即分公司),并同時在北京、中山設立兩個組裝廠,其營銷和 售后也劃分為華北、華東等七個片區。2003年,10多家分公司分別在濟南、南京等城市成立。2003年11月,施振榮痛下殺手,取消了四大總代的代理 權,改由宏碁自己的分公司直接面對省級和地市級的代理商,實行扁平化的渠道政策。
但取消總代未能成功。2004年,分公司開始暴露出各種問題。宏碁內部人士稱,應收賬款管理、信用額度的使用等都不盡如人意,銷量也沒有隨著分 公司的增多而增加。
直至施振榮退休,其調整策略仍未離開“渠道調整”。退休之際的施振榮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仍說:聯想在中國大陸的不成功,源于渠道策略的不成功。 這種認識直接影響到了現任CEO蘭奇及現任董事長王振堂。
2005年初,蘭奇出任宏碁全球總經理,宣布全面復制歐洲模式,實行代理制,建立“新經銷模式”。即在大陸選擇兩到三家全國總代,各地省級代理 通過全國總代行銷,同時嚴格區分代理與分銷。
新經銷模式并未給宏碁帶來歐洲一樣的成功,五年經驗換來現在的幡然悔悟:要在中國成功,不能僅考慮渠道策略的調整,而需要在了解本地政策、利用 本土人才,制定一套適合中國大陸的策略,建立一個本地特色的生態圈。
與方正合作,是宏碁突圍“渠道調整”怪圈的努力。歷經27年,宏碁開始重新認識中國:這里不止是一個銷售分部。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