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語電影《菜肉餛飩》近日成為影視市場的一匹黑馬,這部以全上海話對白、全上海制作班底打造的本土故事片,六天票房突破1550萬元。影片以喪偶獨居的上海退休工程師老汪為主角,講述他在為兒子張羅相親過程中意外卷入情感漩渦的故事,被觀眾稱為銀發版《愛情神話》。導演吳天戈表示,這部作品不僅是一部商業片,更是一封獻給城市、父輩和孩子的情書。
影片主演周野芒憑借《水滸傳》中的林沖、《愛情神話》中的老烏等角色深入人心,此次飾演老汪一角,導演稱其善良本分、內斂儒雅的氣質與角色高度契合。除周野芒外,潘虹、茅善玉、陳國慶等上海籍演員的加盟,以及倪夏蓮、陳龍章齡之夫婦等客串出演,為影片增添了濃厚的市井氣息。吳天戈透露,許多演員是毛遂自薦,幾乎都是本色出演,這種真實的呈現方式讓觀眾倍感親切。
影片場景設計極具上海特色,咖啡廳、梧桐路、國際飯店下午茶等元素與包餛飩、菜市場、蜂花牌檀香皂等生活細節交織,構建出老汪的生活宇宙。導演表示,劇組力求100%忠實于物理真實,從復興公園旁的南昌路168號到長樂路、人民公園相親角,每個場景都基于人物行為邏輯精心考量。這種真實感不僅增強了影片的在地性,也讓觀眾更能代入角色情感。
故事表面是父親為兒子相親,實則探討兩代人的和解。老汪與已故妻子素娟的對話場景處理得尤為克制,導演通過不讓素娟與他人同框的方式,避免過度煽情。吳天戈坦言,影片希望以平淡的方式引發觀眾共鳴,而非刻意撓癢或賣慘。這種風格與上海文化中“不響、心照不宣”的處世哲學相呼應,攝影、剪輯和音樂也都追求淡雅質感,德彪西的《月光》長鏡頭便是典型例證。
影片中一些細節引發討論,如徐祥飾演的兒子蹲下安慰父親的動作被誤解為“欲跪未遂”,導演解釋這是演員即興發揮,因機位問題造成視覺誤差。對于大團圓結局,吳天戈認為這是創作者的有意溫情,不同于小說,電影希望給故事一個溫暖的收尾。拍攝當天恰逢茅善玉生日,片中蛋糕場景成為真實驚喜,這種細節處理讓影片更具人情味。
在發行策略上,《菜肉餛飩》選擇分線模式,率先在上海、江蘇、浙江上映,并采用與本土品牌聯動、打造主題會客廳等宣發方式。目前上海地區票房占比超九成,上座率穩居新片榜首。導演認為,影視創作應像飲食偏好一樣細化內容,而非指望全國觀眾都喜歡同一道菜。這種思路與近年來《愛情神話》《繁花》等上海題材作品的成功不謀而合。
分線發行雖被視為行業破局之道,但市場經驗尚不成熟。此前《沉默筆錄》《非誠勿擾3》等項目的嘗試效果未達預期,甚至引發不正當競爭爭議。吳天戈希望《菜肉餛飩》至少能實現盈虧平衡,為中小成本電影探索良性循環模式。制片人顧曉東提出,與其追求單部影片爆款,不如嘗試拍攝十部總票房達一億的細分內容作品。
影片結尾彩蛋中,老金與妹妹在苔圣園門口擁抱的場景致敬了《繁花》,而老汪常去的美術館樓下正是《好東西》中周野芒看門的公寓。這種跨作品聯動形成獨特的上海影視宇宙。導演透露,后續將繼續開發滬語IP,關注在地文化,通過地域敘事與代際問題的結合,探討具有共性的親情和老年人生活話題。他引用上世紀30、40年代的城市情節劇傳統,強調以個體家庭故事記錄歷史的創作理念。
2025年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復蘇態勢,年度總票房已超去年,全年有望沖擊500億元。然而,多個熱門檔期表現平淡,部分受關注項目票房遇冷。吳天戈認為,這為行業敲響警鐘,創作者需反思自身問題,真誠面對觀眾。他強調,市場行為不能歸咎于買方,只有持續提供優質內容,才能重新吸引觀眾走進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