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行業波動加劇、AI領域估值爭議持續發酵的背景下,英偉達公布的最新財報數據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家芯片巨頭以遠超預期的業績表現,有力回應了關于AI泡沫和增長瓶頸的質疑。根據財報披露,英偉達在2026財年第三財季實現570.06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62%;凈利潤達319.10億美元,同比增長65%,兩項核心指標均超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數據中心業務繼續扮演業績引擎角色,該板塊當季收入達512億美元,同比增長66%,環比增長25%,占總營收比例接近九成。其中計算業務貢獻430億美元,網絡業務帶來82億美元。公司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中透露,用于云服務器的高端GPU產品已出現供不應求局面,Blackwell架構芯片的銷量遠超預期,前代Hopper架構芯片全生命周期出貨量達400萬顆,而Blackwell在相同時間段內已出貨600萬顆。
值得關注的是,英偉達對未來業績釋放出強烈信心。公司預計第四財季銷售額將達到650億美元(上下浮動2%),顯著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的620億美元。更令市場振奮的是,管理層披露截至2026年的五個季度內,Blackwell與Rubin架構產品的可見收入已突破5000億美元,訂單儲備量約2000萬顆GPU。財務總監科萊特·克雷斯強調,這個數字仍存在上行空間。
在核心業務持續爆發的同時,英偉達多元化戰略成效顯現。游戲與AI PC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0%至43億美元,專業可視化業務增長56%至7.60億美元,汽車及機器人業務增長32%至5.92億美元。這種多線并進的格局,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AI全棧生態中的主導地位。財報發布前一日,英偉達聯合微軟、Anthropic宣布達成數百億美元戰略合作,計劃向后者提供高達1GW的算力支持,這筆交易被視為AI基礎設施需求持續擴張的重要信號。
資本市場對這份財報反應積極。盡管三季度以來部分投資機構出現調倉動作——億萬富翁彼得·蒂爾清倉全部英偉達持股,軟銀也在10月出售所持3210萬股——但財報發布當日公司股價仍上漲2.85%,總市值達4.53萬億美元。這種市場表現,與納指同期震蕩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英偉達在科技股中的特殊地位。
針對外界關于AI投資過熱的質疑,公司創始人黃仁勛在多個場合進行反駁。他指出當前AI發展軌跡與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泡沫存在本質區別,現在GPU等關鍵算力資源幾乎全部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從模型訓練到推理應用,算力需求正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我們已經進入AI發展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正在快速擴張,新的基礎模型構建者、AI初創公司不斷涌現,覆蓋更多行業和國家"。
行業分析師觀察到,主流科技企業的AI資本支出未見減速跡象。Anthropic、OpenAI、meta等公司的訓練規模持續擴大,各國AI主權戰略和物理AI需求形成新的增長極。花旗銀行最新報告維持對英偉達"買入"評級,并將目標價上調至220美元,分析師指出受先進封裝產能限制,AI芯片供應緊張局面可能持續至2026年。這種供需格局,為英偉達維持高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