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陽北部的崇山峻嶺間,一架無人機正沿著預設航線精準飛行,對遠處的輸電鐵塔展開自主巡檢。完成當前任務后,它靈活調整方向,平穩飛向下一座目標鐵塔。這是國網咸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旬邑運維班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以無人機自主巡檢為核心的智能化運維模式,正在徹底改變傳統輸電線路巡檢方式,為電網安全運行注入數字化、智能化新動能。
咸陽北部地區地形復雜,輸電線路多穿越高山峽谷與茂密林地。過去,運維人員需徒步翻越崇山、蹚過溪流,完成一條山區線路巡檢往往需要兩至三天時間。不僅體力消耗巨大,且在惡劣天氣或復雜地形條件下,巡視質量難以保證,人員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為突破這一瓶頸,國網咸陽供電公司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系統推進無人機自主巡檢能力建設,構建起智能化巡檢新體系。
“現在通過無人機自主巡檢,同樣線路幾小時就能完成,而且拍攝的圖像清晰度極高,連絕緣子表面的微小裂紋都能精準識別。”旬邑運維班資深技術員介紹道。無人機搭載的高清變焦相機與紅外測溫設備,可對桿塔、絕緣子、金具、導線等關鍵部件進行360度無死角掃描,通過多角度拍攝與數據分析,有效彌補人工巡視的視覺局限,將設備隱患發現率提升至新高度。
在實踐應用中,該公司創新構建“三維協同”巡檢模式:無人機執行大面積普查任務,實現高效覆蓋;可視化裝置對重點區域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確保動態感知;運維人員則根據系統反饋的異常數據,精準開展現場復核與缺陷處理。這種“面-點-線”結合的立體化巡檢體系,既解放了人力資源,又實現了巡檢質量的躍升。據統計,新模式應用后,單條線路巡檢時間縮短80%,人力投入減少60%,而缺陷發現準確率提升至95%以上。
從2024年初的試點運行,到2025年4月實現區域自主巡檢全覆蓋,國網咸陽供電公司僅用一年時間便完成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跨越。目前,該公司已形成覆蓋全域的無人機巡檢網絡,配備專業無人機操作團隊,并開發配套數據分析平臺,實現巡檢數據實時傳輸與智能診斷。這一系列創新實踐,不僅重構了傳統運維模式,更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為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轉型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