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35歲的影視演員史元庭出現在某景區扮演NPC時,他的一句“這不是為了生活嗎”引發了網絡熱議。這位曾在熒幕上活躍的演員,如今以景區NPC的身份與游客互動,這種職業轉型讓“明星當NPC是否掉價”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多數網友認為,靠自身能力謀生并無不妥,而景區負責人則透露,某古裝“老帥哥”NPC的入駐讓景區門票銷量一周內暴漲150%,相關視頻在社交媒體的播放量突破億次,停車場甚至需要臨時增派管理人員。
明星NPC的引流效果遠超傳統營銷手段。以演員鄭國霖為例,他曾因《隋唐英雄傳》中的“李世民”形象被觀眾熟知。如今,游客只需購買一張門票,就能近距離觀看他騎著摩托車載著“秦始皇”從身邊經過,這種體驗讓不少人直呼“比中彩票還激動”。70歲的老戲骨寇振海同樣引發關注,他身著《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長袍馬褂,在景區重現“陸振華”的經典形象,揮鞭、念臺詞的表演讓游客紛紛舉起手機拍攝。這些互動不僅滿足了游客的情懷需求,還為他們提供了可分享的社交素材。
現代游客的旅游需求已發生深刻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下車拍照、上車睡覺”的走馬觀花,而是追求互動、體驗和社交分享。明星NPC恰好契合了這一趨勢——既帶來情懷殺,又創造了社交貨幣。對景區而言,這種模式比在短視頻平臺投放廣告或邀請網紅更劃算。一個百萬粉絲的網紅推廣視頻動輒花費數十萬,效果卻未必理想;而邀請一位被影視圈視為“過氣”的明星,既能引爆話題,又能直接拉動客流。
對明星來說,景區NPC成為影視行業寒冬下的生存新選擇。開機項目銳減,資本向流量明星傾斜,中腰部演員能拿到的角色多為配角,片酬也大幅縮水。史元庭曾透露,2025年上半年他僅有4天戲可拍,為了維持生計,他做過泰山陪爬員,甚至承包農田種地,最終才轉向景區NPC。盡管體力消耗大,但收入可觀。專業演員的素養讓他們在NPC崗位上具有降維優勢,形象、氣質和表演功底使他們能輕松駕馭角色,更大的挑戰在于如何通過互動為游客提供情緒價值。
景區為明星NPC提供的薪資并不低。以史元庭為例,上海千古情景區的薪資結構為基礎日薪2000元加客流提成和短視頻分成,他因自帶流量還享有“IP孵化獎金”,單月收入最高達4.2萬元,甚至超過拍短劇的片酬。這種回報吸引了更多明星加入,競爭也日益激烈。馬景濤在宋城演出時中暑暈倒,仍堅持返回舞臺;陳思齊扮演“秋香”時,從早六點忙到晚八點,頭飾重得壓斷脖子,只為保持最佳表演狀態。隨著景區對營銷引流的重視,未來對明星NPC的需求和支付成本可能進一步增加。
明星NPC模式為景區、明星和游客三方帶來了共贏。對演員而言,戲約減少或綜藝停播時,景區工作提供了穩定收入;對景區來說,流量和話題度直接轉化為門票銷售;對游客而言,近距離接觸明星的體驗物超所值。然而,景區也需思考如何將明星流量轉化為長期吸引力。單純依賴明星NPC可能面臨失效風險,或當影視行業回暖時,邀約成本上升。
部分景區已開始探索更深入的運營模式。某少數民族景區邀請明星穿民族服飾扮演NPC,同時培養本土員工成為“網紅導游”,這些導游的號召力已不輸二線明星,且無需擔心被挖角。另有景區讓明星參與短視頻劇本創作,一條視頻播放量破千萬,借明星流量實現長尾效應,比短期站臺引流效果更佳。這些嘗試表明,景區應將明星引流作為起點,而非終點,通過流量快速完成轉型升級,打造核心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