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傳統能源企業正以創新姿態突破行業邊界。濟南能源集團通過構建智慧能源體系、激活數據要素潛能,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從供熱調度中心的全網平衡系統到燃氣管線的"陸空聯巡"模式,從虛擬電廠的聚合調度到城市數字孿生中樞的深度應用,這家能源企業正用數字技術重新定義城市能源管理。
走進濟南能源智慧供熱調度中心,巨型屏幕上跳動的光點構成城市"熱力脈搏"的實時圖譜。這套國內首創的五級智能調控體系,實現了從熱源到用戶末端的全程數字化管理。系統每五分鐘完成一次全網平衡分析,將供熱精度提升至0.5℃以內,徹底改變了傳統供熱"老師傅憑經驗"的作業模式。該系統先后斬獲國家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典型案例一等獎等榮譽,成為行業技術標桿。
在用戶服務端,AI客服系統展現出驚人的處理能力。自2024年上線以來,覆蓋41類服務場景的智能系統已接聽66.5萬通電話,自主辦理率達74.65%,服務效率較人工提升3倍,用戶滿意度保持在98.6%的高位。這種"機器+人工"的協同服務模式,正在重塑能源行業的服務標準。
工程建設領域同樣上演著數字革命。在"石熱入濟""聊熱入濟"兩大跨區域供熱工程中,自主研發的ERP系統打通35個業務系統,構建起"全級次穿透式"監管體系。通過"安平臺""和工程"等管理系統,8865個風險點實現動態管控,14.3萬項次危險作業完成線上閉環管理,推動整體運營效率提升40%以上。這種"技防+人防"的雙重保障,為城市能源動脈建設筑牢安全防線。
燃氣管線巡檢的"陸空聯巡"模式更具科技含量。1.21萬公里燃氣管線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與檢測車地面掃描的立體覆蓋,第三方破壞事故同比下降90%,泄漏處置時間壓縮至30分鐘內。這種"天眼+地網"的監測體系,讓城市能源輸送有了雙重保險。
在綠色低碳轉型領域,虛擬電廠項目展現出顛覆性創新。作為山東省首批獲得交易運營許可的單位,濟南能源集團通過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光伏板、充電樁等分散能源單元聚合為"看不見的電力管家"。該系統實現"儲-調"聯合運行,為電網穩定運行提供可靠支撐,開創了能源聚合調度的新模式。
數據要素的深度開發正在釋放巨大價值。集團建成全市數據要素流通服務中心,完成熱網監測數據資產入表,成為濟南市屬企業首單實踐案例。通過制定1.7萬條元數據標準和19萬條參考數據標準,構建起150億條數據資源的"數字金礦"。在數字濟南體驗館內,全息數據超融合計算平臺正將熱力、氣象、交通等多維數據轉化為城市治理的決策依據。
基于該平臺孵化的"綠波引擎"已應用于應急車輛調度,AI無人機化身"智慧哨兵"實時監測火點,汛期積水預測系統精準預警低洼片區風險。這些創新應用證明,數字技術正在重塑城市能源管理的每個環節,為"數智濟南"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