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步入第十七個年頭,淘天集團在今年的雙11發布會上宣布,平臺主菜單迎來三大核心升級:首次實現消費場景的全面革新、AI技術的深度落地,以及淘寶閃購業務的全面參與。這一系列變化,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新體驗,也為商家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在雙11發布會后的專訪中,天貓總裁家洛詳細解讀了這些變革背后的邏輯與價值。他指出,平臺近年來的最大突破在于基礎能力的全面升級,包括經營方式、算法效率和產品功能的系統性優化。這種升級直接推動了暑期電商業務的逆勢增長——盡管傳統上暑期是消費淡季,但今年平臺卻實現了超預期的業績提升。
閃購業務的拓展成為本次變革的亮點之一。家洛透露,目前已有3.7萬個品牌和40萬家門店接入閃購體系,覆蓋從餐飲到3C數碼的多個品類。以華為為例,其全國3000家直營門店均已支持通過淘寶閃購購買手機及配件,消費者可享受半小時達的極速服務。這種“近場電商”模式不僅吸引了20-30歲的年輕群體,也深受88VIP等高消費會員的青睞。
針對線上線下渠道可能存在的沖突,家洛強調,閃購并非簡單的需求轉移,而是服務能力的升級。他以優衣庫為例說明:消費者在天貓旗艦店購買T恤時,若選擇普通電商配送可享受隔日達;若急需則可選擇閃購,訂單將自動匹配至最近門店,由餓了么騎手半小時送達。這種“遠、中、近”三場結合的物流體系,既包括全國覆蓋的遠場電商,也涵蓋門店發貨的近場服務,還通過城市倉和前置倉實現4小時達的中場配送。
“關鍵在于三個體系的合一:需求匹配、供給能力和配送效率。”家洛指出,六七年前新零售嘗試時,受限于配送基建,多數訂單仍依賴傳統物流。而如今,隨著配送隊伍的完善和天貓旗艦店開放體系的成熟,閃購業務才真正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他特別提到,品牌內部組織機制的改革至關重要——例如VIVO將線上訂單利潤計入對應區域分公司,并納入門店考核,這種頂層設計有效化解了渠道矛盾。
AI技術的深度應用則是另一大突破。家洛介紹,淘天的AI戰略已從概念走向全面落地,尤其在B端為商家帶來顯著效率提升。例如,AI經營分析工具可實時完成市場機會評估,其能力遠超人工分析;AI客服能統一服務標準,解決80%的常見問題;素材生成系統則顛覆了傳統拍攝模式——家具品牌僅需上傳產品平面圖,AI即可秒級生成300張場景圖,并自動篩選出效果最佳的30張用于投放。
在C端,AI正嘗試改變消費者的決策邏輯。家洛舉例稱,當用戶搜索“南紅瑪瑙”時,AI會根據其消費習慣推薦不同價位和品級的商品,避免用戶陷入“唯低價論”的誤區。同時,AI通過分析潛在需求,可推薦非標個性化商品,從而打破“爆品壟斷”的局面。“AI的本質是對人的深度理解,而非簡單匹配關鍵詞。”他強調,未來消費將更依賴AI對真實需求的洞察,而非用戶主動搜索。
對于AI To C應用的瓶頸,家洛認為,核心挑戰在于用戶能否準確表達需求。他指出,當前多數AI應用使用率不高,是因為用戶無法將內心想法轉化為有效指令。而電商平臺的優勢在于,可通過長期消費行為分析,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預判用戶需求,這為AI落地提供了獨特場景。
隨著雙11的臨近,淘天的這些變革將接受市場檢驗。無論是閃購帶來的服務升級,還是AI驅動的效率革命,都預示著電商平臺正從流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