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深情追憶與物理學家楊振寧的交往經歷。文章透露,10月18日西湖大學天文系成立當日,施一公在揭幕儀式后驚聞楊振寧逝世消息,深感未能見上最后一面的遺憾。
施一公回憶,與楊振寧的相識始于2007年。當時剛從美國歸國的他收到楊振寧的郵件,開啟了一段持續十余年的學術交流。由于楊振寧不使用手機,兩人通過電子郵件保持聯系,至2021年已積累200余封往來信件。2015年施一公團隊在剪接體高分辨率結構研究取得突破后,楊振寧不僅邀請他到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作專題報告,還親自主持會議并深入提問。
文章特別提到楊振寧的學術視野與人文情懷。施一公表示,楊振寧講述歷史時思維清晰、記憶力驚人,對數十年前的細節都能準確回憶。他的發言既深刻又平實,常將物理學問題置于科技發展乃至國家民族未來的宏觀視角中思考,這種無私無畏的品格令人敬佩。
在西湖大學創辦過程中,楊振寧給予了重要支持。2015年施一公等人籌建西湖大學時,楊振寧不僅表示鼓勵,還欣然接受擔任學校顧問委員會委員和董事會名譽主席,并親自出席成立大會為學校揭牌。2023年5月,由西湖大學與中國文化書院共同舉辦的"楊振寧和他的世界"學術交流活動在杭州舉行,這場對楊振寧學術生涯的總結活動,正是根據他本人的意愿選擇在西湖大學舉辦。
施一公在文中詳細記錄了2023年5月23日最后一次拜訪楊振寧的情景。當時91歲的楊振寧穿著T恤坐在沙發上,雖然聽力有所下降,需要部分依靠書寫交流,但依然精神矍鑠。在長達一小時的交談中,楊振寧仔細聽取了西湖大學的最新進展,并鼓勵團隊要克服困難堅持下去。
西湖大學方面透露,10月18日天文系成立當天下午,湖心講堂正在舉辦《時空的史詩:從奇點到永恒》天文專場活動時,臨時決定追加悼念環節。全場與會者肅立默哀,表達對這位科學巨匠的深切緬懷。
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提出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被公認為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石,可與麥克斯韋方程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提并論。1957年,他與李政道因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突破為全球科學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