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芯片巨頭英特爾正試圖通過新一代技術突破重圍。這家近期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于近日公開了其首款采用18A制程工藝(1.8納米級)的PC處理器——Panther Lake,向蘋果、高通、AMD等競爭對手發起技術反攻。
公司新任CEO陳立武在亞利桑那州芯片工廠亮相時,手持刻有Panther Lake字樣的處理器晶圓。這款產品被視為英特爾扭轉頹勢的關鍵:其18A工藝整合了全環繞柵極晶體管和背面供電網絡兩項行業創新技術,相比前代Intel 3工藝,晶體管密度提升1.3倍,同性能下功耗降低25%,頻率則提高15%。
性能對比數據顯示,Panther Lake在相同功耗下較前代Lunar Lake處理器性能提升50%,而與Arrow Lake-H處理器相比,同等性能下功耗減少30%。英特爾特別強調,該工藝不僅應用于消費級處理器,至強6+服務器芯片也將于2026年上半年采用18A工藝量產。
量產計劃已明確:Panther Lake將于今年在亞利桑那Fab 52工廠啟動大規模生產,首批產品預計年底出貨,2026年1月正式上市。這意味著該芯片的核心參數將在明年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全面揭曉。
但市場對英特爾的轉型仍持謹慎態度。近期有消息指出,英特爾頻繁邀請客戶參觀Fab 52工廠并推廣代工服務,但多數芯片企業選擇觀望,要求英特爾先證明其具備自主生產高性能PC芯片的能力,才會考慮將智能手機或AI系統等產品的代工訂單交予該公司。
良率問題成為最大隱憂。盡管英特爾高管在近期活動中拒絕披露Fab 52的18A工藝良率,但據去年底透露的信息,該工藝良率不足10%,遠低于臺積電2納米工藝已達30%的良品率水平。這一差距可能直接影響客戶決策。
行業分析師本·巴亞林指出,英特爾此次展示的18A工藝需具備足夠說服力,才能讓客戶提前鎖定其下一代14A工藝(預計2028年投產)的訂單。若無法達成預期,這家耗資數百億美元建設的亞利桑那工廠將面臨巨大風險,甚至可能迫使英特爾放棄14A工藝開發。
英特爾已明確警告,若無法贏得客戶訂單,將終止14A工藝的研發計劃。這座持續虧損的工廠目前僅有短暫時間窗口證明自身價值,否則可能再次將公司拖入經營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