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暑氣擋不住城市夜晚的沸騰。華燈初上,各大商圈、夜市便成了"不夜城"的縮影:燒烤攤前炭火通紅,鐵板魷魚滋滋作響;創意市集里,手作飾品、非遺文創吸引著年輕人駐足;露天影院、街頭歌手的舞臺前,人群圍成半圓,掌聲與歡笑聲交織成夏夜交響曲。從"味覺經濟"到"體驗經濟",暑夜消費正從單一業態向多元場景延伸。
政策助力下,"暑期夜經濟"更添活力。多地延長地鐵運營時間、增設夜間停車位,商場推出"夜場折扣",文旅部門策劃燈光秀、音樂節等主題活動,讓"煙火氣"與"文化味"并重。數據顯示,部分城市夜間消費占比已超全天交易額的六成,暑期更成全年消費"黃金檔"。
暑夜經濟不僅是城市活力的注腳,更折射出消費升級的新趨勢。當"白天上班、夜晚逛市"成為年輕人的日常,暑夜的煙火氣正升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夜經濟相關企業超130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9萬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因受到疫情及消費相關影響,夜經濟相關企業數量在2021年達到空前數量級,但隨后開始呈現下降趨勢,但近年來有緩解和增長跡象。
從區域分布來看,貴州省、江蘇省、山東省夜經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42.3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32.5%。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夜經濟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