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波普,一位在二十一世紀漫畫界享有盛譽的大師,以其《蝙蝠俠:100年》及《戰斗少年》等杰作,展現了非凡的藝術造詣。然而,近年來,這位漫畫巨匠卻鮮有新作問世。在一次與TechCrunch的在線對話中,波普坦誠分享了這段創作空窗期的內心掙扎,他透露,工作室里堆積著大量未完成的作品,每一幅都承載著難以言說的創作艱辛。
波普強調,長篇圖畫小說的創作過程堪比撰寫一部小說,往往需要耗費數年時光,加之合同的約束,使得這些作品的進展難以即時與公眾見面。為了重新連接與讀者的紐帶,波普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在紐約的菲利普·拉博恩畫廊舉辦個人職業生涯回顧展,并推出了擴展版藝術專著《PulpHope2: Paul Pope的藝術世界》,以此作為自我介紹的全新篇章。
面對漫畫行業現狀,波普提出了AI技術正快速崛起,未來或將對漫畫藝術家的角色構成威脅的觀點。盡管他個人更傾向于傳統的畫筆與墨水,但波普并不排斥AI在研究領域的應用,展現出了對新技術既謹慎又開放的態度。
波普進一步表達了對AI技術倫理層面的擔憂,尤其是當AI被用于創作模仿其個人風格的作品時,他更關心的是AI技術在殺手機器人與監視領域的應用可能帶來的社會隱患。他認為,這些技術的飛速發展,或將引發更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談及個人創作風格,波普對傳統手工藝術的獨特魅力贊不絕口,同時,他也對數字藝術持開放態度,但內心深處仍堅守著傳統藝術的陣地。他指出,盡管年輕藝術家們日益傾向于使用數字工具,但傳統手工藝術所蘊含的價值,卻是任何技術手段都無法替代的。
對于未來技術的發展,波普持樂觀態度,他堅信人類的創新能力將超越機器的復制能力。盡管AI可能在某些領域取代人類,但真正的藝術創作源于情感和人類經驗,這是機器永遠無法復制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