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能航運領域迎來重要里程碑,一艘由中遠海運重工為大連海事大學量身打造的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近日成功完成了狹窄水道自主航行及岸基遠程駕控等一系列測試,標志著該船在智能航行技術上取得了全新突破。
這艘智能船全長約70米,排水量達到1480噸,集成了包括智能航行、智能實訓在內的六大智能系統,實現了全方位智能化覆蓋,智能化水平穩居國際前列。其研發背景是我國對智能航運技術的迫切需求,以及對培養智能航運人才的重視。
據大連中遠海運重工研發室主任孫鋒介紹,該智能船只需在駕控臺輸入目的港,便能自主完成航行任務。船上部署的感知傳感器,使船舶能夠根據航行環境條件做出自主判斷、決策和控制,大大提升了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測試中,該船成功自主穿越了狹窄水道,這是智能船舶智能化水平檢驗的重要指標之一。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教授呂紅光指出,狹窄水道航道寬度窄、水深變化大、通航條件復雜,對駕駛員來說是一大考驗。而這艘船經過全新智能系統升級,結合AI算法和擬人決策,實現了全航程智能航行,并安全順利通過狹窄水道。
近一年來,該船已完成了自主靠離泊、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多船智能避碰和岸基遠程駕控等多項關鍵性測試。與國內外典型智能船舶相比,該船在智能系統拓展、船舶操控AI模型算法等方面均實現了技術領先,每次測試的成功都進一步提升了其自主智能航行能力。
上海船研所智能船舶技術研發室經理董勝利表示,在實驗過程中,他們對智能系統進行了不斷迭代升級,特別是成功完成狹窄水道自主航行實驗,標志著我國在智能航行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這艘船能夠精準感知和自主思考,獨立應對復雜海況環境和水道情況。
隨著這艘智能船從遼寧大連起航,開啟致敬海上絲路的文化巡展,國內首個功能完備的智能船岸基數智運控中心也正式啟用。在大連海事大學智能船岸基數智運控中心,科研人員可以通過大屏幕同步覆蓋全船的攝像頭、激光雷達和傳感器等設備,獲取船舶全方位實時畫面,實現遠程遙控船舶。
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單紅軍強調,智能航運正深刻重塑全球航運業態。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不僅順應了全球航運數字、智慧、綠色、安全發展的大勢,更承載著我們不斷突破新一代智能船舶技術和引領智能航運人才培養的重任。這次巡展和實訓中心的揭牌,將為智能航運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