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老齡化社會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老年人群體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在預防跌倒、保障身體功能方面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跌倒作為老年人群中最常見且代價高昂的公共健康事件,不僅威脅到他們的生命安全,也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然而,在這看似棘手的難題背后,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代俊領導的一項創新研究,為銀發人群的健康安全打開了一扇新窗。歷經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該項目不僅產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更開發出一套切實可行、易于推廣的“老年人防跌倒健身體操”,受到廣大老年群體的一致好評。
從科研到實用:用數據說話的“健身干預”
針對老年人群體開發科學、有效的防跌倒訓練機制,是代俊多年來的研究初衷。“我們不僅要關注跌倒后的治療,更要向前一步,從預防入手,提升老年人的核心力量和平衡能力。”
2011年,代俊作為負責人主持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重點項目《基于核心力量訓練的老年人防跌倒運動干預方案的開發與實施效果的實證研究》。歷經三年半的深入探索與實驗,該項目于2015年圓滿結題。此次項目中代俊帶領課題組成員深入調研了上海及周邊地區的老年人健康狀況和運動習慣。團隊通過篩選目標人群,設計實驗干預模型,構建了完整的運動干預體系——以核心力量訓練為主軸,融合平衡能力、肌耐力、柔韌性等訓練要素,并在實際實施中加入個性化調整。項目實施過程中,研究團隊在社區建立多個運動干預試點,對干預對象進行為期12周的運動訓練,期間定期評估其步態穩定性、跌倒發生率、身體功能等指標。結果顯示,接受干預訓練的老年人不僅平衡能力顯著提升,跌倒風險也明顯下降。
創編老年人健身體操:真正為老人所用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代俊將繁復的科研模型轉化為一套結構科學、動作安全的“老年人防跌倒健身體操”。該健身操最大的亮點,在于代俊所提出并成功實踐的一套科學系統的干預訓練體系。代俊在研究中引入競技體育中的核心力量訓練理念,并結合人體生理、生物力學和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基礎,創編了一套完整的適合老年人日常鍛煉的健身體操。這套體操專為老年人體能特點與運動習慣量身定制,整個過程約為30分鐘,既保證運動量又避免過度疲勞。不同于傳統體操以簡單伸展和節奏感為主,這套健身操特別強調增強腹部、背部、骨盆和髖部等核心區域的肌力和穩定性。研究證明,核心肌群的強化訓練不僅能夠提升姿勢控制能力和身體平衡感,還能有效預防老年人因肌肉無力或姿勢失控而產生的跌倒風險。核心動作充分調動軀干穩定肌群的激活,使老年人在不需器械、有限空間內也能進行有效訓練。
據了解,體操設計過程廣泛征求了老年人群體的意見,并邀請不同體質的老人試練,確保動作適配性與可接受度。“這是一個從體育學出發,將理論與實證研究高度結合的成果。”代俊表示,“我們不只是為了完成一個研究項目,而是真正希望它能服務社會,幫助更多老人平穩、健康地度過晚年。”
面對日益增長的老齡人口與健康挑戰,代俊表示,未來將繼續完善體操內容,使老年人即使在家也能實現科學運動。在中國老齡社會的浪潮中,像“老年人防跌倒健身體操”這樣真正從需求出發、從科學出發、從可持續出發的項目,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公共健康“軟實力”。(文: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