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科技,這家被譽為“掃地茅”的A股公司,近日宣布了其赴港上市的計劃,使得港交所IPO隊列再添新成員。這一決策背后,是公司對于國際資本市場的向往,以及進一步提升全球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求。
作為一家境外收入已占總營收過半的企業,石頭科技顯然看到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赴港上市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的目光,還能為公司帶來更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助力其全球化戰略的推進。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石頭科技真的“缺錢”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公司的財務報表來看,其賬面上的現金資產儲備豐厚,輕松超過百億元大關。以2024年為例,公司的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達到64.5億元,再加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其他非流動資產中的長期銀行存款及應計利息,現金類資產總額高達112.2億元。公司還有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中的理財產品約1.7億元,使得現金類資產總額進一步攀升至約114億元。
石頭科技能夠擁有如此雄厚的現金儲備,與其近年來營收和凈利潤的持續增長密不可分。從上市前的2019年到2024年,公司的營收從42億多元增長至近120億元,歸母凈利潤也從7.8億元增長至近20億元。盡管在最新的一年里,歸母凈利潤略有下滑,但整體盈利水平依然保持高位。
然而,就在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之際,公司的實控人、高管以及部分股東卻開始了頻繁的減持操作。其中,以實控人昌敬的減持金額最為引人矚目。自2021年以來,昌敬多次減持石頭科技股票,合計套現金額達到約8.9億元。盡管昌敬曾呼吁投資者耐心等待,但面對股價的持續走低和投資者的市值管理期望,這樣的呼吁似乎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除了昌敬之外,石頭科技的其他高管也紛紛加入了減持行列。自2021年開啟減持以來,公司高管合計減持金額已經達到23.6億元。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天津石頭時代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也進行了大規模套現操作,合計套現約27.9億元。
作為石頭科技的重要股東之一,小米及其相關方也在禁售期滿后不斷減持公司股票。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市場對石頭科技股價的擔憂。
在各路股東的減持壓力下,石頭科技的股價承壓明顯。盡管公司業績依然亮眼,但股價卻已不復當年之勇。面對這樣的局面,投資者不禁要問:石頭科技的未來究竟何在?是繼續堅守還是選擇離場?這或許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