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內部的一則帖子在網絡上掀起波瀾,該帖由即將離職的釘釘產研負責人元安(花名)撰寫,深度剖析了阿里巴巴的發展歷程、當前面臨的問題及其根源。此帖不僅引起了廣泛討論,還吸引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親自回復。
元安在帖子中回顧了阿里巴巴的輝煌歲月,將其歸因于時代的饋贈、馬云的前瞻視野、堅實的價值觀基礎以及有效的制度支撐。然而,自2017年起,他觀察到阿里巴巴逐漸顯露疲態。互聯網行業的整體增速放緩、外部收購業務的頻繁失利、內部創新動力的匱乏,都被元安視為阿里巴巴失去高速增長活力的關鍵因素。
具體到業務層面,元安指出,阿里巴巴收購或投資的口碑、餓了么、單車、支付寶等相關業務,在納入阿里體系后,均未能保持行業龍頭地位。銀泰、大潤發的收購案同樣以虧損告終。在元安看來,阿里巴巴成功收購并運營的項目寥寥無幾,高德、UC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集團內部,離開電商主業的扶持,獨立成長起來的創新業務同樣稀缺,許多市場機遇被阿里錯失。
元安進一步總結了阿里巴巴在人才、財務、事務管理三個維度的問題。他提到,公司迷信外部新秀人才,新人缺乏“阿里味”,內部績效競爭惡化,激勵制度失效,導致員工合作成本上升,真正投入工作的人減少。員工級別膨脹、獎懲不明、短期主義思想盛行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在公司層面,戰略模糊、運營數據營造的虛假繁榮以及官僚主義風氣,都是阿里巴巴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元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阿里巴巴應回歸初心,重申“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的口號,重塑企業文化,強調客戶至上、團隊協作、戰略清晰、激情敬業等價值觀。同時,他呼吁重整HR體系、改革管理體制、清除不合格的中高層管理者、統一職級標準、公開績效晉升流程、削減冗余業務、追求真相而非過度運營。
馬云的回復為這則帖子增添了更多看點。他在內網留言道:“元安同學好,感謝你的長信,寫得很深刻。阿里巴巴的成長之路,正如人的成長一樣,必然伴隨著各種挑戰和過程。阿里巴巴正在發生變化,祝你未來一切順利,也希望你能常回來看看。”
事實上,近年來,阿里巴巴內部對于“大公司病”的討論和反思從未停歇。無論是離職員工的發聲、馬云的回應,還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的公開反思,都透露出這家互聯網巨頭所面臨的困境。盡管阿里巴巴不斷推進組織變革和架構調整,但從內部根治“大公司病”依然任重道遠。
同樣,這一挑戰也并非阿里巴巴獨有。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其他大廠同樣面臨著類似的困境。例如,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曾抨擊公司內部的“躺平現象”,強調需要激發員工的創業激情和創新精神。
面對這一集體挑戰,阿里巴巴CEO吳泳銘也在內網發帖,提出了“重新創業”的口號。他在致股東信中坦言,阿里巴巴遭遇了一些大公司病,并表示將再次以初創企業的心態面對未來。在吳泳銘的領導下,如何借助AI時代的浪潮,激發新的增長動力,重塑阿里巴巴的年輕管理團隊和創業精神,將成為阿里巴巴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