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掀起的激烈價格戰與內卷現象,其波及范圍已遠遠超出了該行業本身,對上游供應鏈企業造成了深刻影響,這一趨勢在鋼鐵行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四維圖新等供應鏈企業早已在財報中表達對價格戰的不滿,而鋼鐵行業也終于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6月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鋼協)發表了一份公開聲明,題為《維護產業鏈整體利益,共同抵制“內卷式”競爭》。聲明指出,汽車行業作為鋼鐵的主要消費領域,尤其是高端鋼材的重要市場,近年來因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汽車用鋼的需求大幅增長,同時也對汽車板的品種、結構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據中鋼協數據,2024年,我國重點鋼鐵企業的汽車板產量達到了約4000萬噸,其中冷系汽車板(包括冷軋和鍍鋅)產量更是高達2900萬噸。這些數據背后,是鋼鐵行業對汽車行業需求變化的積極適應與滿足。
然而,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鋼鐵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導致上游原料供應商,包括鋼鐵企業,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壓力。中鋼協透露,近年來,汽車企業為了極致降本,不斷要求鋼廠降低汽車板價格,部分主機廠甚至提出了超過10%的降價要求,這遠遠超出了鋼廠的承受能力。
更為嚴重的是,部分汽車企業還利用自身供應鏈金融平臺,延遲支付貨款,通過企業匯票等方式將融資壓力和成本轉嫁給上游供應商,進一步加劇了鋼廠的資金壓力。
中鋼協還指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廠的快速崛起,對傳統汽車板供需格局和供應鏈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以往,鋼廠通過先期介入、加工配送等模式與汽車廠深度合作,形成了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供應鏈關系。但現在,部分自主品牌汽車廠通過招標采購汽車板,按照一般鋼鐵產品定價,引發了鋼廠之間的價格戰,且往往是“最低價中標”。
中鋼協強調,汽車板是高技術、高難度、高投入的高附加值產品,招標模式按照一般鋼鐵產品進行采購,不僅否定了鋼廠的研發投入和服務體系,還嚴重打擊了鋼廠的供貨積極性,不利于汽車板產品的持續創新和長期穩定供貨模式的形成。
中鋼協對比了全球車企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指出以日系車企為代表的企業與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緊密和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穩定供應,同時也給供應商留出了一定的利潤空間,有利于汽車質量的長期穩定和新材料研發的持續迭代升級。例如,豐田與日本制鐵之間的采購模式,通過定期談判和價格調整,確保了采購成本的合理性和市場波動下的穩定性。
中鋼協嚴厲批評了汽車行業帶來的“內卷式”競爭,認為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扭曲了資源配置與價格信號,阻礙了產業鏈企業的創新發展和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步伐。為此,中鋼協呼吁汽車行業堅持公平競爭原則,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將技術進步作為培育競爭優勢的核心動力,并徹底杜絕靠占用上游資金維持發展的行為。
同時,針對個別汽車企業拖欠貨款的行為,中鋼協呼吁堅持“不給錢不發貨”的原則,堅決抵制拖延貨款的不良行為。中鋼協倡議,鋼鐵和汽車產業應加強合作,凝聚共識,苦練內功,加強自律,共同破除“內卷”,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鏈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實際行動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