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技術上的迅猛飛躍,其中純電動車型的進步尤為顯著。在技術迭代方面,純電車的高壓平臺已從早期的400V躍升至現今的1000V,充電功率更是從2C提升到了已量產的10C,這意味著僅需短短10分鐘的充電時間,車輛即可補充四五百公里的續航里程。同時,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也從最初的兩三百公里,大幅增長至如今的七八百公里,幾乎徹底解決了消費者對于續航和充電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純電車的技術進步不僅推動了自身市場的快速發展,還間接促進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增程式電動車的普及。回溯幾年前,當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剛剛起步時,消費者普遍對電池技術持懷疑態度,擔心其續航能力和安全性。因此,即便是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也因搭載了電池而遭受冷落。然而,隨著純電車在電池安全性和續航保持率方面的顯著提升,消費者對于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的信任度也逐漸增強。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許多購買了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的消費者,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卻感到后悔。他們發現,純電行駛的體驗遠優于燃油行駛,不僅成本更低,每公里花費可能僅需一毛錢,而且純電行駛時車輛噪音更小、振動更少。相比之下,啟動燃油發動機后的噪音和振動,讓一些車型的表現與拖拉機無異。因此,盡管他們購買的是插電混動或增程車型,但在實際使用中卻更傾向于純電行駛。
然而,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相對較短,且充電功率較低,頻繁充電和緩慢的充電速度讓許多消費者感到不滿。他們發現,相比于對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純電續航里程的焦慮,純電車的續航焦慮簡直不值一提。那么,為什么這些消費者在購買時會做出“決策失誤”呢?
原因可能在于他們被自己的錯覺所誤導。一方面,許多消費者在購車前認為自己對油錢不敏感,因為此前一直駕駛燃油車。然而,在插電混動和增程車型上,純電行駛與燃油行駛之間的對比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純電的優越性,從而意識到純電行駛更具性價比。另一方面,許多消費者在購車前認為自己會有很多機會去追尋“詩和遠方”,比如開車去西藏、新疆等地。然而,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他們的車輛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日常通勤和接送孩子,純電車的續航里程完全能夠滿足需求。
因此,許多消費者在購車時實際上是被自己的錯覺和閃念所欺騙,原本在城市生活中,購買一臺純電車既實用又省錢,卻非要自己腦補那些所謂的“詩和遠方”,結果購買了一臺需要頻繁充電且功率較低的插電混動或增程車型。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純電車哪有什么續航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