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界的激烈競爭中,董明珠與小米之間的“隱形較量”似乎再次升級,盡管未直接點名,但言辭間透露出的指向性不言而喻。
近期,董明珠在鄭州中原店開業之際親臨現場,并通過線上直播與觀眾互動。直播中,她語重心長地提到:“市場上總有一些企業試圖通過短期策略迷惑消費者,但長遠來看,這樣的做法難以立足。”此番言論,雖未具體指向哪家企業,但結合后續的話語,其隱含的對象已呼之欲出。
緊接著,董明珠強調格力產品的獨立性:“格力從不依賴代工,每一款產品都出自自家工廠,質量嚴格把控。而有些企業采用貼牌生產,質量難以保證,甚至不惜以降低成本為代價,犧牲產品品質。”此言一出,不難讓人聯想到小米,尤其是其在空調領域被多次提及的代工問題。
事實上,這并非董明珠首次對小米“旁敲側擊”。不久前,另一位業界大佬也曾公開批評某企業靠營銷流量跨界造車,并取得不俗成績,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董明珠言論指向性的猜測。加之董明珠過往多次點名小米空調代工問題,其矛頭所向,已無需多言。
董明珠對小米的“特別關注”,似乎已成為其日常的一部分。無論是與格力直接相關的議題,還是看似不相關的場合,董明珠總能找到機會“點名”小米。相比之下,小米創始人雷軍則顯得頗為大度,鮮少對格力或董明珠進行直接回應,更多時候只是禮貌性地就事論事。
然而,董明珠的言辭卻日益犀利。今年早些時候,她在一場直播中直言不諱:“有的企業,技術靠偷,人才靠挖,外表打扮得光鮮亮麗,自稱科技領袖,實則徒有其表。”這樣的批評,已遠超出一般商業競爭的范疇,顯得頗為尖銳。
探究董明珠頻繁“點名”小米的背后原因,不難發現,除了早年與雷軍之間的賭約(盡管董明珠最終勝出,但小米的迅速成長仍讓她感到威脅)外,小米業務的全面擴張,尤其是空調領域對格力的沖擊,也是重要因素。小米空調不僅完成了全產品線布局,還實現了全棧自研,這對格力構成了實質性挑戰。反觀格力,在跨界嘗試中屢屢受挫,而小米則幾乎每次跨界都能取得成功。這種鮮明的對比,無疑加劇了董明珠對小米的不滿與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