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核能科技領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可控核聚變大科學裝置——“中國環流三號”,在實驗中成功達成了百萬安培電流與億度離子溫度的H模運行,為我國聚變能研究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中國環流三號”,這一被喻為新一代“人造太陽”的科研裝置,其運作原理與太陽產生能量的方式異曲同工。此次實驗中,該裝置在等離子體電流強度達到一百萬安培的同時,離子溫度也攀升至一億度,并且實現了高約束模式的穩定運行。這一成就標志著我國聚變研究的聚變三乘積參數已突破至10的20次方量級,預示著我國正加速向聚變燃燒實驗邁進。
可控核聚變作為人類夢寐以求的清潔能源,其優勢顯而易見: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巨大,且原料豐富,幾乎不產生溫室氣體及有害核廢料,對環境影響極小。因此,實現可控核聚變,被視為解決未來能源危機的關鍵所在。而此次“中國環流三號”的成功,無疑為這一目標的實現增添了重要砝碼。
自2020年12月正式建成并首次實現等離子體放電以來,“中國環流三號”便不斷刷新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的運行記錄,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國際先進成果。例如,2022年10月,該裝置首次實現了等離子體電流達到一百萬安培,標志著我國在核聚變研發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聚變點火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最新消息透露,2024年6月,“中國環流三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一種先進的磁場結構,這一創新對于提升核聚變裝置的控制運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領先地位。
更令人振奮的是,預計在2025年3月,“中國環流三號”將再次實現重大突破,首次實現離子溫度1.17億度與電子溫度1.6億度的“雙億度”目標,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聚變燃燒實驗的嶄新階段。這一連串的成就,不僅展示了我國核能科技的雄厚實力,更為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