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這一曾經被視為中老年人專屬的傳統愛好,如今正在年輕群體中煥發新生機。隨著Z世代的崛起,文玩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核桃、玉石等材質,而是融入了更多新穎的元素和創意。
在年輕人的文玩世界里,傳統與現代的界限被模糊。他們不再追求老料核桃的包漿與油性,而是對彩色菩提手串情有獨鐘。這些手串由亞克力、玻璃等材質制成,色彩鮮艷,以馬卡龍色系為主,單串售價甚至能超過實木手串。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手作博主推出的“漸變色琉璃菩提”等作品備受追捧,成為年輕人緩解焦慮的新型解壓工具。
除了彩色菩提手串,年輕人還熱衷于收集文玩玉米。這些經過特殊選育的玉米,顆粒飽滿如蜜蠟,紋路獨特似琥珀,品相上乘者在閑魚等平臺上標價高達數萬元,仍有不少收藏者問津。在小紅書上,關于文玩玉米的養護教程筆記超過萬篇,年輕人將農業作物玩成了藝術品,甚至衍生出了“玉米盲盒”等新奇玩法。
更有趣的是,年輕人還將樂高積木等現代元素融入文玩領域。他們用樂高顆粒拼貼成天珠、念珠等造型,掛在背包上成為潮人標配。這種將傳統文玩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方式,不僅讓文玩煥發新生,也開辟了一門新的生意。
在消費市場,這些被年輕人重新定義的文玩也激起了層層商業漣漪。彩色菩提手串的生產線24小時不停運轉,熱門單款手串月銷量可達數萬串。文玩玉米的產業鏈也日益完善,從選種到包漿已形成標準化流程。還有商家推出文玩積木套裝、DIY串珠套裝等衍生產品,滿足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
盡管這些新式文玩在年輕人中備受追捧,但文玩圈的老炮兒們卻對此持保留態度。他們認為這些色彩跳脫、材質普通的“玩意兒”缺乏傳統文玩的韻味和底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新式文玩在年輕人中的流行,正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碰撞交融的結果。它們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延續著傳統文玩的基因,同時也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蘇州的玉雕工坊里,95后匠人魏琳正在用3D打印機制作樹脂材質的“賽博核桃”。這些核桃不僅保留了傳統核桃的紋路,還加入了夜光元素等現代設計。他的作品深受年輕人喜愛,80%的購買者都是從未接觸過傳統文玩的年輕人。這證明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結合,不僅能夠吸引年輕人的關注,還能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