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聚焦全球時空智能領域的高端盛會——全球時空智能大會,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會議中心盛大召開,此次大會由泰伯網精心策劃并主辦。
在大會的第二天上午,一場以“產融協同新十年——產業金融的雙向奔赴”為主題的商業航天新十年論壇吸引了眾多目光。論壇匯聚了來自國家航天局、泰伯智庫、商業航天初創企業以及投資機構等多方的高級別專家和領導,他們就商業航天的當前態勢、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論壇上,國家航天局高分專項副總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趙文波分享了關于商業航天產業現狀與未來趨勢的獨到見解。他指出,全球范圍內,衛星星座計劃正蓬勃發展,國內已有約100個衛星星座計劃發射超過6萬顆衛星,國外也有約34個衛星星座計劃發射近5.6萬顆衛星,其中遙感衛星占據主導地位。這一龐大的發射需求預示著商業航天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趙文波還預測,遙感衛星未來將朝著“功能性能+效能”的方向邁進,實現高空間分辨率、高觀測精度、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和高輻射分辨率的提升,同時,衛星遙感應用技術也將逐步智能化。
作為民營火箭公司的代表,深藍航天董事長霍亮從行業內部視角出發,提出了對商業航天未來的三點倡議。他呼吁允許民營企業建設可回收復用火箭的基礎支撐設施,以加速技術研發進程;同時,建立商業航天的認證和管理體系,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最后,他強調需要耐心資本和技術信仰的長期投入,以支持可回收火箭技術的持續創新。
中商董事長竇明明則從資本的角度剖析了商業航天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他指出,產業鏈長且分散、星座規劃和建設存在重復與浪費、對海外市場了解不足、低成本快速迭代模式難以實施以及傳統場景企業商業化閉環困難等問題亟待解決。為此,他建議通過GP+LP的合作模式,以及一二級市場的共同努力,幫助企業破解困境,加強國際合作,并關注海外商業航天企業的成功經驗。
論壇的高潮部分,泰伯智庫合伙人、航空航天首席分析師王悅承揭曉了2025商業航天產融協同TOP榜單。榜單顯示,北京市、上海市、西安市等城市位列中國商業航天十大影響力城市之列;經緯創投、元航資本等機構則躋身中國商業航天十大投資機構;中關村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園區被評為中國商業航天十大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