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彩禮問題再度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作為中國傳統婚俗的重要一環,彩禮在一些地區逐漸演變成衡量婚姻價值的物質標準,天價彩禮現象屢見不鮮,個別地區的彩禮金額甚至突破了百萬元大關。這一現象不僅加重了個體家庭的經濟負擔,還引發了公眾對婚姻成本、性別平等及代際矛盾的廣泛討論。為了深入了解國內青年群體對彩禮的真實看法,廈門海豹他趣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西南財經大學、暨南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專家團隊,通過他趣APP對20至45歲的青年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
經過嚴格的數據篩選與核查,最終收集到5181份有效問卷,樣本覆蓋了多地區、多行業的青年群體,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此次調研深入剖析了國內青年群體的婚戀現狀、彩禮觀念及擇偶傾向等核心議題,揭示了當代青年彩禮觀念的多元化面貌。
調研數據顯示,在彩禮與嫁妝的對比中,彩禮的平均金額高出嫁妝3.4萬元,形成了顯著的金額落差。從性別視角來看,女性對彩禮的心理預期普遍高于男性。具體而言,67%的男性受訪者認為10萬元以內的嫁妝較為適宜,而女性則普遍希望彩禮和嫁妝的金額更高。在經濟承受能力方面,34.3%的青年預估可以在5年內通過個人收入覆蓋結婚相關支出。值得注意的是,男方通過借貸方式籌備婚禮的比例約為女方的2.5倍。
調研還發現,在彩禮預期上,女性普遍比男性有更高的期望。男性受訪者普遍認為14.3萬元的彩禮較為合適,而女性的心理預期則高達17萬元。同樣,在嫁妝方面,女性的預期也高于男性。學歷對彩禮的影響在男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女性受訪者普遍認為男方學歷對彩禮定價影響不大,但雙方均認為體制內工作的男性可以適度降低彩禮標準。
在外貌與彩禮的關系方面,調研結果顯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普遍認為長相漂亮的女性應該得到更多的彩禮。與長相普通的女性相比,男性認為漂亮女性的彩禮應該多出4.2萬元,而女性自己也認為應該多出3.8萬元。然而,外貌對男性彩禮的影響相對較小。
年齡對彩禮的影響在男女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男性受訪者普遍認為33歲女性應得的彩禮最低,而女性受訪者則認為30歲女性應得彩禮最少。但在估算男方應付彩禮時,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受訪者,都認為33歲和36歲的男性需要支付更多彩禮。學歷對彩禮的影響相對有限,但男女雙方在看待學歷與彩禮的關系上存在明顯差異。
在工作性質與彩禮的關系方面,調研發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認為體制內工作的女性應該得到更高的彩禮,但對體制內工作的男性則更為“包容”,認為他們可以少付彩禮。調研還顯示,彩禮預期與結婚對象的收入水平沒有顯著相關性,彩禮金額更多是按照社會習慣來確定。
關于結婚花費與收入的關系,調研結果顯示,近35.8%的人認為結婚要花掉5至9年的收入,而34.3%的人認為5年內的收入就能覆蓋結婚開銷。然而,仍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結婚費用高昂,需要借助借貸等方式來籌備婚禮,其中男方借錢結婚的比例約為女方的2.5倍,顯示出男方在彩禮、購房等大頭支出上承擔的經濟壓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