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我國深遠海漁業迎新突破:全潛式智能平臺設計方案獲AIP認證

   時間:2025-05-18 09:10:58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中國海洋工程領域迎來了一項重大技術創新。近日,海油工程設計院自主研發的全潛式深遠海智能漁業平臺設計方案,成功獲得中國船級社的AIP(原則性批準)認證。作為國內首個通過此類認證的平臺設計方案,這一突破標志著我國在深遠海智能漁業裝備設計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為海洋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長久以來,我國漁業養殖領域面臨近海養殖空間受限、環境污染風險累積等難題。相比之下,深遠海養殖以其廣闊的立體養殖空間、優良的水質和穩定的海洋環境,成為破解這些瓶頸的戰略選擇。海油工程設計院的這一創新方案,正是針對這一需求應運而生。

該全潛式深遠海智能漁業平臺融合了全潛式結構設計與智能化養殖系統,專為適應復雜海況而設計。它不僅能夠構建起高效環保的可持續養殖模式,還能推動漁業從近海淺水區向深遠海深水區拓展,實現養殖業的轉型升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項目團隊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攻關。他們圍繞網箱基礎性能、錨泊系統動力學、抗風浪網衣結構等核心技術,累計完成了超過200次水池模型試驗和10輪技術方案迭代論證。最終,成功研制出了能夠在60米水深環境下抵御17級超強臺風的全潛式養殖裝備。

智能化是該平臺的一大亮點。研發團隊在設計階段就對平臺進行了智能化升級,集成了遠程投喂、水下環境監測、機器人洗網等多功能智能系統。養殖人員只需通過移動端,就能遠程監測魚類的生長狀態,實時讀取水體溫度等數據,構建起數據驅動的精準養殖模式。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魚類的存活率與生長效率,還為深遠海養殖業的智能化發展樹立了標桿。

目前,該設計方案已成功應用于全球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與養殖一體化設計項目——“國能共享號”平臺。該平臺由漂浮式風機和養殖網箱組成,設計吃水14米,養殖水體達到10000立方米,具備5萬尾深海魚類的養殖能力。這一產量相當于近岸17萬平方米魚塘的產量,較傳統近岸養殖模式提升了超過兩倍。

更“國能共享號”平臺在滿載負荷發電狀態下,每小時可發電4000千瓦時,單日滿負荷運轉可發電96000千瓦時。這一發電量相當于4.25萬人一天的生活用電需求,實現了漁業養殖與清潔能源發電的完美結合,為深遠海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開辟了新途徑。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镇巴县| 堆龙德庆县| 南汇区| 都江堰市| 原平市| 石首市| 资溪县| 南郑县| 吉林省| 滁州市| 满城县| 集安市| 铁岭市| 延寿县| 新和县| 泰州市| 临清市| 彭山县| 广南县| 六安市| 鹿泉市| 西林县| 隆安县| 海阳市| 周宁县| 黎川县| 斗六市| 西乌珠穆沁旗| 颍上县| 三门县| 盈江县| 牟定县| 台北市| 集安市| 年辖:市辖区| 监利县| 富顺县| 延长县| 嵩明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