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當下,一股青年返鄉的熱潮正在悄然興起。這些年輕人懷揣著對家鄉的深情與熱愛,利用數字技術和創新思維,以短視頻和直播為媒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五四青年節前夕,快手公益“幸福大講堂”項目中的四位杰出青年代表——張欣、樊金林、熊琴和張建宗,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在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朱家坪村,張欣的故事尤為感人。她原本為了照顧患病的父親而返鄉,卻意外發現短視頻可以成為連接鄉村與外界的橋梁。她鏡頭下的“千歲組合”,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人,通過跳舞和表演在快手平臺上收獲了無數粉絲。張欣不僅記錄了這些老人的歡樂時光,更聯合志愿者創辦了“暖心食堂”,為村里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她還和快手共同打造了“鄉村振興共享直播間”,為村民們提供短視頻直播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數字技能,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而在遙遠的重慶,90后女青年熊琴同樣選擇了返鄉創業的道路。她曾在深圳打工多年,但始終無法擺脫漂泊的感覺。于是,她和丈夫毅然回到家鄉,承包了500畝土地,開始了直播電商的嘗試。從直播間里只有十幾人觀看的“新手”,到年營收超百萬的快手“幸福鄉村帶頭人”,熊琴用她的堅持和努力,將山野日常轉化為粉絲的信任,帶動了村民參與直播電商,讓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河南許昌的95后青年樊金林,則用他的創新思維為養老院帶來了全新的變化。他建造了中國首個電競網紅養老院,讓老人們在晚年也能享受電競的樂趣。在他的養老院里,老人們打電競、拍短劇、演電影,甚至組建“銀齡戰隊”參加電競比賽。樊金林的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讓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通過快手平臺展現了許昌老人的真實生活狀態,贏得了廣泛關注和贊譽。
甘肅青年張建宗的故事同樣令人動容。他原本是一名短視頻導演,在返鄉照顧父親時,意外以父親為主角創作出“三喜爺爺”這一出圈爆火IP。這位“西北老農”在鏡頭前扮大俠、吟詩詞、演繹歷史人物,憑借真實質樸的形象成為了甘肅文旅的“代言人”。張建宗和父親一起創作的系列視頻,不僅讓“三喜爺爺”收獲了千萬粉絲,更將西北非遺與風土人情推向了全國。
張欣、樊金林、熊琴和張建宗,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從事著不同的工作,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用數字技術和創新思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在快手公益“幸福大講堂”項目的支持下,他們成為了“青年追夢者”和“幸福”理念的傳播者。他們的故事,是新時代青年力量的生動寫照,也是鄉村振興道路上最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