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領域的一場激烈競爭中,阿里巴巴通過其淘寶天貓旗下的即時零售業務“淘寶閃購”,向市場投擲了一枚震撼彈。這一舉動不僅讓人們重新審視即時零售行業的格局,也讓餓了么在這場戰役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4月30日,正值五一假期前夕,淘寶天貓旗下的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并在淘寶APP首頁以一級流量入口的形式展現,首日即覆蓋50個城市,隨后迅速推向全國。與此同時,餓了么也啟動了名為“餓補超百億”的補貼活動,承諾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優惠。
按照既定計劃,淘寶閃購與餓了么本打算在五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即5月6日,發動一場名為“奶茶攻勢”的活動,向用戶發放一億張奶茶免單卡。然而,僅僅6天后,淘寶官方就迫不及待地宣布,餓了么通過淘寶閃購獲得的單日外賣訂單量已突破1000萬單。
這一消息的背后,透露出多重意義。首先,對于成熟的電商平臺而言,即時零售業務的快速增長似乎并不費力。過去看似難以逾越的壁壘,在龐大的用戶基礎和高效的運營策略面前,迅速瓦解。其次,即時零售已從過去的戰術博弈升級為頭部電商平臺的戰略焦點,淘寶閃購的入局標志著這一轉變。
阿里巴巴此次能夠迅速取得市場反響,得益于其集中優勢資源、打通各業務板塊的決策。淘寶閃購不僅覆蓋了200家核心品牌,還全面打通了天貓官方旗艦店與“小時達”的貨盤及價格體系,為消費者提供了電商低價與即時送達的雙重體驗。在組織層面,淘系內部所有與即時零售相關的業務均由淘寶閃購統一負責,餓了么則全力配合。
在淘寶閃購的頁面下,除了外賣服務,還涵蓋了超市便利、買藥、服飾百貨、手機數碼等多個子欄目,幾乎囊括了市場上主流的線下零售業態。與京東外賣從零開始的局面不同,阿里巴巴在即時零售領域已有布局,包括餓了么的平臺模式和盒馬的自營模式。因此,阿里巴巴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打破過去的資源分割,將即時零售提升至戰略高度。
餓了么在阿里巴巴的AI電商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去年,餓了么已推出即時零售領域的首個AI經營助手,幫助商家智能生成經營報表和數據。未來,平臺將繼續加大在AI與技術領域的投入,推出更多前沿產品與服務,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業內人士指出,京東外賣和淘寶閃購的迅速崛起,證明了從外賣向即時零售導流的設想是可行的。隨著即時零售市場的爆發,消費者已經做好了準備,商家和平臺的能力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新入場的玩家,尤其是像阿里巴巴這樣的成熟電商平臺,能夠迅速獲得市場的熱烈反饋。
在即時零售領域形成美團、淘寶(餓了么)、京東“三國殺”的局面下,各家的打法和戰術選擇值得深入研究。美團憑借強地推和強運營的能力,推出了閃電倉模型,打破了電商平臺對大連鎖的依賴。京東則依靠自營基因和物流優勢,更加注重系統的穩定性和對供給側、服務端權益的保護。而阿里巴巴則通過淘寶閃購調動天貓旗艦店的資源,模糊線上線下界限,爭取更多市場份額。
在這場戰役中,餓了么還致力于優化騎手的計價算法,確保騎手收入與勞動付出相匹配,提高騎手的收入穩定性和公平性。同時,大品牌如迪卡儂、名創優品等也看到了即時零售的潛力,紛紛入局搶占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