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科技巨頭英特爾公司再次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MarketWatch援引彭博社報道,英特爾計劃于本周公布一項裁員計劃,預計裁員比例將超過20%,旨在通過精簡管理層級,重塑以工程師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截至2024年底,英特爾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約108,900名員工,而此次裁員預計將影響約22,000名員工的職業命運。這一數字不僅揭示了英特爾在人力資源上的大幅調整,也反映出公司在面對財務壓力和市場競爭時的嚴峻挑戰。
回顧2024年,英特爾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財務困境,全年凈虧損高達18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370億元)。此前,該公司已于去年宣布裁減1.5萬名員工,但顯然,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扭轉頹勢。在過去12個月里,英特爾的股價更是累計下跌了近43%,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
事實上,英特爾的裁員行動并非首次。近年來,由于財務壓力、市場競爭以及戰略轉型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英特爾已經多次實施大規模裁員。從2022年首次因PC市場下滑而裁員約1.2萬人,到2023年為聚焦AI和先進制程而進行的結構性裁員,再到2024年第二季度因盈利未達預期而再次裁員1.5萬人,英特爾的裁員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此次裁員計劃一旦實施,英特爾的員工規模將回到2010年左右的水平。這不僅是對公司人力資源的一次重大調整,更是對其未來發展戰略的一次深刻反思。在財務表現持續惡化的背景下,英特爾試圖通過開辟AI新戰場來尋求突破。公司新任華人CEO陳立武明確提出,將聚焦AI和先進制程技術的戰略轉型,計劃在2025年推出AI性能大幅提升的Panther Lake處理器,并在2026年實現18A制程的量產。
然而,面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深度調整,英特爾的轉型之路并不平坦。2025年以來,包括博世、意法半導體、安森美等國際巨頭在內的多家企業已累計裁員超過1.2萬人,主要受到終端需求疲軟、庫存高企以及中國競爭對手崛起的沖擊。在消費級CPU市場,英特爾的市場份額也呈現下滑趨勢,而AMD和蘋果等競爭對手則趁機搶占市場份額。
在AI芯片領域,英特爾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目前,英偉達在該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80%,而英特爾則不足10%。為了在AI市場立足,英特爾正在與微軟、戴爾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動AI PC生態建設,試圖在端側AI市場開辟新的增長點。然而,分析師指出,英特爾需要在未來2至3年內推出具有競爭力的AI芯片,并確保18A制程按時量產,否則可能進一步喪失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