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領域,盡管智能手機技術日新月異,PC(個人電腦)依然保持著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盡管增長緩慢,PC市場始終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下滑并非易事。
多年來,全球PC市場的領頭羊一直是聯想、戴爾和惠普。這些巨頭憑借其強大的市場地位和品牌影響力,使得眾多小型PC制造商難以立足,要么被收購,要么面臨倒閉。
在中國市場,PC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大致相似。聯想、戴爾和惠普長期占據前三甲的位置,緊隨其后的是華碩、宏碁以及眾多本土品牌。然而,近年來,隨著戴爾和惠普在中國市場的策略失誤,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戴爾是最早引發爭議的品牌之一。一年多前,就有消息稱戴爾計劃“去中國化”,將產能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甚至其銷往北美的產品都不再包含中國元素,如中國制造的芯片等。這一舉動激怒了中國消費者,導致戴爾在中國的銷量急劇下滑。曾經排名第二的戴爾,如今已跌出前五名。
惠普也未能幸免。與戴爾類似,惠普也傳出了將部分產能從中國轉移的消息,并計劃減少其產品中的中國元素。這一策略同樣導致了惠普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滑。在PC市場,品牌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大多數產品都使用英特爾或AMD的CPU,以及其他企業的SSD和內存等組件。因此,品牌更多地只是組裝商的角色。
在中國市場,能夠替代戴爾和惠普的本土品牌眾多,如華為、聯想、小米和榮耀等。這些品牌在技術方面并不遜色于戴爾和惠普,只是之前較少涉足PC市場。隨著戴爾和惠普的失誤,這些本土品牌迅速崛起。
根據2024年中國PC市場銷量數據,聯想和華為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合計份額達到46%。惠普和軟通動力并列第三,而華碩則位列第五。值得注意的是,戴爾已經跌出了前五名的行列。
從增長率來看,軟通動力表現最為搶眼,增長了106%。華為也實現了15%的增長。相比之下,惠普則下滑了20%。預計惠普的市場份額還將繼續下滑,最終可能步戴爾的后塵,跌出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