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近日在官網宣布,其最新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11與Ultra 3系列手表,表殼制造全面引入創新3D打印技術。此次采用的“粘結噴射”工藝,通過將100%再生鈦金屬粉末逐層堆疊形成基礎結構,再經熱壓處理與精密加工,最終完成表殼成型。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材料利用率,更標志著消費電子領域對3D打印規模化應用的進一步探索。與此同時,無人機行業巨頭大疆科技被曝已布局3D打印賽道,引發市場對產業跨界融合的廣泛討論。
據國金證券分析,消費級3D打印市場正迎來關鍵發展窗口期。Precedence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3D打印產業規模已達246.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00億元),預計未來十年將以18.5%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擴張。其中,面向個人用戶的消費級設備表現尤為亮眼——創想三維招股書披露,該細分領域2024年市場規模達4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這一增長態勢得益于兩大驅動因素:需求側,Z世代消費者對個性化、限量化產品的追求,與3D打印“小批量、快速迭代”的生產特性高度契合;供給側,行業龍頭通過研發多噴頭同步打印、智能調平系統等技術,顯著降低了設備操作門檻,使“開箱即用”成為現實。
技術普惠效應正在顯現。以蘋果采用的鈦金屬3D打印為例,傳統減材制造工藝的材料利用率不足30%,而粘結噴射技術可將這一數字提升至90%以上。大疆的入局則被視為產業生態完善的信號——其無人機領域積累的精密制造經驗,有望推動消費級3D打印在打印精度、材料兼容性等核心指標上實現突破。市場觀察人士指出,當設備價格下探至千元區間、打印材料種類突破200種時,3D打印或將從專業領域走向大眾消費市場,重新定義“制造”與“創造”的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