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為“靈光”的應用悄然進入大眾視野,若不是那條突然刷屏的宣傳視頻,很多人或許還不會留意到螞蟻推出的這款新作品。初聞“靈光”二字,不少人可能誤以為它與玄學或修行相關,然而打開應用后,會發現其命名十分貼切,旨在讓復雜之事變得簡單,如同靈光乍現般帶來便捷與驚喜。
靈光的設計風格與螞蟻以往的產品截然不同。它采用深色背景,營造出偏冷的氛圍感,運用小范圍漸變,按鈕設計也十分克制,對話框簡潔到與國內常見產品大相徑庭。這種干凈的審美在視頻展示中更為明顯,搜索、視覺、交互、生成等功能以動態形式呈現,并非刻意堆砌成“全家桶”,而是像一個輕便的工具包,在用戶需要時才逐一取出使用。
體驗靈光,有幾個瞬間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是“開眼”時刻,它能夠精準捕捉現實世界。用戶隨手拍攝一張照片,比如桌上未收拾的六神花露水和游戲主機,靈光會迅速將圖片拆分成多個物品,不僅解釋花露水的功效、適用場景,還能衍生出“可直接涂皮膚嗎”“有什么成分”等追問入口。它不像普通的“識物”功能,更像是將一位兼具化學知識和生活經驗的伙伴融入相機之中,即便拍攝的是日常瑣碎之物,也能給出極具深度的解釋。
“閃應用”是靈光極具野心的部分。用戶只需給出簡單指令,它便能在后臺快速組合一個小程序并自動運行。五子棋對戰、魔方訓練、鋼琴模擬、夢境分析師、命運問答等,這些并非示例,而是靈光現場拼出的真實體驗模板。當它突然變成“云養貓平臺”時,讓人切實感受到閃應用并非噱頭,而是真正有趣且實用的生產力工具。用戶可以與生成的小橙貓應用互動,小貓會根據互動不斷變化心情,進行吃東西、玩耍、清潔等行為,每次點按都會生成成長記錄,甚至在用戶不看手機時,還會主動發送通知,如“靈光小貓吃得很香”。這表明靈光并非簡單制作寵物卡片,而是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系統的“陪伴型小模型”。
靈光在功能設計上十分巧妙,沒有堆砌過多能力,而是努力讓一切“隱形”。識物功能藏在拍照里,豐富的應用藏在卡片里,強大的搜索功能默認開啟無需選擇,聰明的小模型只在用戶需要陪伴時出現。當詢問“廣義相對論中的空間彎曲是怎么回事”這一學術問題時,即便提問不夠專業,靈光也能精準理解,并制作動畫進行解釋,此前的問題也都會配有圖片和數據模型。
通過閃應用,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接觸開發流程,將AI轉化為生產力。靈光已不僅僅是一個應用,更像是新AI時代的入口。它不是單一的工具,而是一個能滿足多種需求的集合體:拍照時幫忙認物,想玩時生成小游戲,提問時讀完網絡,孤獨時提供陪伴。它以許多輕盈瞬間的形式,為用戶帶來便捷與樂趣,確實配得上“靈光”這個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