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超材料產業聯盟在無人機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由光啟技術(002625.SZ)牽頭,聯合創益通(300991.SZ)、科比特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樂山天穹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以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研究所、九洲電器集團等科研單位,共同成立“深圳超材料產業聯盟——無人機蜂群創新分會”。這一舉措標志著超材料技術正式賦能無人機蜂群應用,推動低空經濟從單體智能向群體智能轉型。
深圳超材料產業聯盟成立于2012年,由光啟技術聯合華為、中興等企業發起,致力于超材料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及產業生態構建。此次無人機蜂群創新分會的成立,是聯盟推動技術賦能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實踐。分會匯聚了航空產業鏈核心企業與科研機構,包括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中電科十所、九洲電器等,旨在通過技術協同解決產業痛點,推動超材料在無人機蜂群中的創新應用。
產業鏈協同成為分會運作的核心模式。今年8月,光啟技術聯合創益通、科比特完成對天穹動力的增資,構建起“技術賦能-精密制造-整機生產-場景運營”的完整閉環。光啟技術依托超材料七大能力平臺,為產業鏈提供底層技術支撐,并通過數字化管理工具實現全流程管控;創益通發揮精密制造優勢,為無人機蜂群定制高精度結構件;天穹動力借助規模化經驗完成整機制造;科比特則推動蜂群無人機在海外市場的落地應用。
光啟技術董事長劉若鵬博士指出,公司已啟動對無人機整機制造的數字化平臺賦能,以“人、機、料、法、環、測”為核心,構建覆蓋供應鏈、生產鏈、管理鏈的全環節數字化體系。這一體系不僅延伸至供應商資質審核和零部件質量溯源,還覆蓋生產合規監管和成品檢測數據歸檔,為產業鏈提供標準化支撐。
作為制造環節的關鍵企業,天穹動力深度受益于這一協同體系。總經理祝瑞表示,通過光啟技術在新材料、數字化平臺、超算仿真等領域的賦能,公司解決了高成本問題,優化了審批與供應效率,良品率顯著提升,生產周期大幅縮短。成立僅5個月的天穹動力已完成小批量生產,預計明年啟動量產。
市場端的積極反饋印證了協同模式的成效。科比特董事長盧致輝透露,盡管產品仍處于測試階段,但已有中東、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地的海外客戶表達合作意向。這一現象表明,蜂群無人機的技術優勢與產業鏈協同能力正獲得國際市場認可。
當前,低空經濟以年均兩位數的增速成為全球競爭焦點,但單一無人機在覆蓋范圍、協同效率和環境適應性上的局限日益凸顯。無人機蜂群技術通過多機自主決策和全場景協同作業,突破了單體設備的功能邊界。然而,高昂的制造成本仍是規模化落地的關鍵挑戰。劉若鵬博士強調,蜂群無人機的價值在于“聯網”帶來的群體智慧,這將重塑低空經濟的底層邏輯。創新分會的成立旨在培育融合超材料技術、數字化制造與場景運營的產業生態,通過資源聚集和產業鏈綁定,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