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游戲廠商在“谷子”(游戲周邊產品)市場的布局愈發密集,從線上旗艦店到線下實體空間,從限定禮盒到跨界聯名,周邊產品正成為連接玩家與游戲IP的重要紐帶。以《黑神話:悟空》為例,其杭州線下旗艦店開業當日便引發搶購熱潮,湘妃葫蘆掛件一小時售罄,商場中庭被排隊玩家擠滿。這家兩層空間超千平方米的店鋪,不僅銷售三十余款SKU的周邊產品,更通過展覽和互動場景將IP熱度從虛擬世界延伸至現實,讓玩家在打卡、交流中強化對游戲的情感聯結。
《王者榮耀》的商業化路徑則展現了另一種邏輯。通過周年慶、城市賽和電競賽事等節點,游戲方持續推出限定禮盒、聯名服飾和紀念手辦,將周邊消費轉化為社群身份的象征。玩家在朋友圈曬出的不再是游戲截圖,而是限量款周邊,這些實物成為維持IP熱度的“第二生命”。數據顯示,其限定手辦在閑魚二手市場的熱度甚至超過游戲內皮膚,印證了周邊產品對玩家情感維系的關鍵作用。
網易與老鳳祥的跨界合作則將“谷子”經濟推向新高度。雙方聯名推出的五款金飾通過線下快閃店和游戲內地圖同步曝光,全網曝光量達四千萬級,客單價被抬至千元級別。這種將游戲IP與百年珠寶品牌結合的模式,不僅拓展了周邊的品類邊界,更通過高附加值產品提升了IP的商業價值。盡管游戲本身熱度有所波動,但周邊銷售仍為其保持了公眾曝光度。
在運營策略上,鷹角網絡的“音律聯覺”活動提供了更具啟發性的案例。演出現場復刻歷年熱門周邊并實行限購,配合實名制入場和分批叫號機制,將周邊銷售轉化為一種“有序參與”的體驗。玩家為徽章和立牌排隊時,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到場證明”帶來的歸屬感。這種模式證明,當周邊產品與線下活動深度結合,其價值已超越實物本身,成為維系社群溫度的工具。
從宏觀數據看,國內“谷子”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化。今年一季度,閑魚平臺上的國產IP周邊交易額首次超過日本進口產品,陳列式消費和交換式社交推動周邊從“紀念品”向“日常用品”轉型。漫展、國創展和電競節上,周邊攤位的熱度顯著提升,反映出這一細分市場已形成獨立消費板塊。然而,行業繁榮背后也暗藏挑戰:渠道差價、黃牛炒作和盜版橫行等問題,正考驗著廠商的運營能力。
對比國際案例,小島秀夫工作室的《死亡擱淺》周邊體系提供了長線運營的范本。通過與潮流品牌合作推出限定服飾和聯名鞋款,并設立常態化周邊商店,其將“粉絲消費”轉化為持續的生活方式。這種模式強調“隨時可及”的購買體驗,讓周邊成為社群文化的日常組成部分,而非一次性熱度兌現。反觀國內部分廠商的快閃式操作,雖能制造短期話題,卻難以建立長期情感聯結。
當前,游戲廠商對“谷子”經濟的投入已從試探轉向系統化布局。黑神話的線下旗艦店、王者榮耀的賽事節點營銷、鷹角的體驗式銷售,本質都是通過實物聯結延長IP生命周期。但真正的競爭不在于SKU數量或限定款稀缺性,而在于能否提供穩定、可信賴的現實場景——讓玩家在線下空間中感受到被尊重,在實體物件里觸摸到IP的溫度。當熱度退潮后,唯有那些能持續為玩家創造價值的周邊產品,才能成為連接虛擬與現實的真正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