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場聚焦“新征程上的奮斗者”的記者見面會上,一位身著航天服的英雄人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就是特級航天員費俊龍,一個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名字。
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的一員,費俊龍的航天生涯充滿了輝煌與挑戰。早在2005年10月,他就曾作為指令長,與聶海勝共同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那一次,他們成功地將中國的足跡烙印在了浩瀚的太空之中。而時光荏苒,到了2022年11月,費俊龍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出征,與鄧清明、張陸一起執行神舟十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這一次,他們不僅見證了中國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會師”,更是親身經歷并見證了中國空間站的建成。
在見面會上,費俊龍一身航天員制服,英姿颯爽,他的出現立刻成為了全場的焦點。面對公眾對于航天員在太空是否害怕的疑問,費俊龍以一句“我們真的不害怕,某種程度上是在享受”輕松釋疑。他解釋說,航天員在太空的日程安排得十分緊湊,每一個操作、每一個流程都需要密切關注、記錄和監視,而他們也有嚴格的生活制度需要遵守。
“我們沒有時間去害怕。”費俊龍強調說,他們背后有一個強大的設計團隊,乘坐的是性能卓越的火箭、飛船和空間站,因此沒有必要害怕。而至于他們總是以“感覺良好”回應大家的關切,費俊龍表示,這底氣來自于地面充分的準備和訓練。
他分享說,在執行任務前,航天員需要在地面進行無數次的訓練,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流程、每一個設計方案都可能需要經過幾十次、幾百次的反復驗證。有時候,甚至為了開一個開關,都要進行幾百次的訓練。正是這種日積月累的努力和汗水的付出,才讓他們有了在太空中“感覺良好”的底氣和信心。
“我們‘感覺良好’來自于團隊日積月累的歷練和點滴汗水的付出。”費俊龍深情地說,為了達到習慣性動作,真正達到肌肉記憶,他們需要將操作變成一種習慣,即使不需要用眼去看,也能自然而然地完成。
在每次飛行時,費俊龍都會通過懸艙回望地球,那個藍色星球總是給他以無盡的震撼。他提到,目前世界上有兩個空間站在圍著地球旋轉,一個是中國空間站“天宮”,另一個是國際空間站。在費俊龍看來,它們都在圍繞著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在轉動。
“我誠摯地邀請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中國空間站‘天宮’做客。”費俊龍的話語中充滿了熱情和期待,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中國的航天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