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個關于蘋果手機用戶在使用emoji表情時遭遇的尷尬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蘋果用戶發現,他們在自己設備上看到的可愛、生動的emoji,在安卓手機上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這一話題迅速登上了網絡熱搜。
舉例來說,蘋果用戶常用的一個表示“嘆氣”的emoji,在安卓手機上卻被拆解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表情:一個是驚訝臉,另一個是風車圖案。這種差異不僅讓人感到困惑,更可能引發誤解。
那么,為何不同品牌的手機在顯示emoji時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這要從emoji的起源說起。emoji最早誕生于日本,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一家電信運營商為了增加短信聊天的趣味性,設計了一系列可愛的符號。這些符號迅速走紅,并激發了其他平臺的模仿。
隨著時間的推移,emoji的受歡迎程度不斷攀升,谷歌等科技巨頭聯合向Unicode聯盟提議,制定一套統一、通用的emoji標準,以便全球用戶在手機和電腦上都能使用相同的表情符號。Unicode聯盟負責設計全球語言文字的編碼標準,我們日常使用的文字大多遵循其編碼。
2010年,emoji正式被納入Unicode聯盟的標準之中。然而,盡管Unicode規定了emoji的含義,但各大科技公司如蘋果、微軟、谷歌等仍擁有各自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方式。因此,盡管底層編碼相同,不同設備上顯示的emoji外觀卻大相徑庭。
這也解釋了為何蘋果的某些emoji在安卓系統上會顯示為不同的組合形式。例如,蘋果的“點頭”emoji在安卓上可能被拆解為“微笑”和“箭頭”的組合,而“鳳凰”emoji則可能被拆分為“火”和“鳥”的元素,顯得生硬且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