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我國航空工業領域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在廣東珠海,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發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正式獲得了中國民航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PC證)。這一證書的獲得,標志著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正式步入批量生產的嶄新階段,也預示著我國大型航空應急救援裝備體系建設邁出了關鍵步伐。
頒證儀式現場莊重而熱烈。AG600研制團隊的代表從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局長李雙臣手中鄭重接過這張象征著飛機“出生證”的生產許可證書。伴隨著現場雷鳴般的掌聲,AG600從荊門漳河的水上首飛,到海上試飛的驚濤駭浪,再到大興安嶺上空的駐防,一幕幕畫面生動地展示了它從“國之重器”到“護民利器”的華麗蛻變。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專家介紹,生產許可證的獲得,意味著AG600飛機的生產質量體系已經完全符合適航規章要求,具備持續穩定生產符合設計標準飛機的能力。這一成就的背后,是數百家配套單位和數萬項零部件的協同努力,展示了我國在大型特種飛機設計制造、供應鏈管理以及工藝一致性控制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今年以來,AG600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4月20日,它成功獲得了型號合格證;5月6日,批產首架機完成總裝下線;5月18日,在珠海成功完成生產試飛;5月22日,更是在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兩地執行消防任務,開展示范運營。這一系列密集的任務開展,充分證明了AG600“取證即交付,交付即運營”的高效能力。
AG600飛機的成功研制,不僅標志著我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核心技術體系的形成,還構建了“小核心、大協作”的研制模式。這一模式的建立,使得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設計、生產制造、系統配套、試驗試飛以及保障服務等方面,都具備了自主研發和工業生產的能力。這無疑是我國民機產業發展在大型特種用途飛機領域的一次歷史性跨越。
AG600飛機的研制過程,涉及了數百家配套單位和數萬項零部件的協同工作。這不僅展示了我國在大型特種飛機設計制造協同、供應鏈管理以及工藝一致性控制等方面的完整能力,更為后續國產大型特種飛機項目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