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阿里云主辦、盈米基金協辦的“AI勢能 Tech Day·財富管理專場”閉門研討會在廣州舉行。30家國內頂尖金融機構的大模型專家、技術負責人參加了會議,共同探討大模型技術在證券、基金、銀行等財富管理領域的金融+AI創新應用與實踐,融合“技術突破+業務升級”雙重視角,為未來構建開放共享的財富管理新生態探尋對策思路。
盈米基金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兼技術負責人劉永,副總裁、且慢業務負責人林杰才,高級技術總監梁仲智、吳珂皓以及且慢產品負責人辜騰玉等出席本次會議。
會上,盈米基金高級技術總監梁仲智發表主題演講《盈米AI開放生態平臺——盈米的AI協同轉型探索》,深度剖析了企業在AI革命浪潮下的協同轉型路徑。
他系統性地闡述了從AI輔助業務到AI協同業務,再到AI主導業務的演進路徑,并分享了盈米基金開放生態平臺及盈米MCP Server的構建思路與實踐成果。
“AI協同轉型并非只是簡單的技術引入,而是一場涉及企業能力認知、組織架構乃至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其核心在于面向AI進行企業能力‘再資產化’,構建開放的協同生態。”梁仲智表示。

(圖|盈米基金高級技術總監梁仲智發表主題演講《盈米AI開放生態平臺——盈米的AI協同轉型探索》)
01 AI協同轉型,一場智力領域的"工業革命"
在AI技術深度賦能金融業的當下,財富管理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變革。梁仲智將這輪AI變革浪潮比喻為繼工業革命之后的"智力革命"。如果說工業革命用機器替代了體力勞動,實現了大規模自動化生產,那么AI革命則將在智力層面實現類似的跨越。

他進一步闡述,在2024 年之前,AI 更多被我們視為高級搜索工具,與業務的融合度并不高。而從今年(2025年)開始,企業應該要開始推動 AI 的協同轉型,即將所有業務的設計、運作全流程都與 AI 協同生產,實現從搜索工具到智力引擎的跨越。
基于 Scaling Law 這一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理論,梁仲智預測,未來AI或將主導大部分的業務,而人類則更多扮演一個監督者的角色,這也就意味著之后團隊的“智力”生產力將不再受限于人力資源。企業可以將業務的最佳 SOP 進行 Agent化,僅需投入相應算力資本,就能獲得穩定高質量的智力生產力,且這種增長是非線性的。
以合規審核為例,傳統模式下人力投入隨審核量線性增加,而通過 AI 固化 SOP 后,審核能力不再受限于人力,只需投入算力即可實現規模化處理。“我們的目標是從‘車間工人’轉變為‘車間主管’,學會駕馭這個新質生產力。”梁仲智表示。
02 AI 協同轉型的核心:面向AI的企業能力“再資產化”
要想實現 AI 協同業務,最關鍵的是在于讓 AI 能夠獲取企業的數據和調用核心業務接口。為此,梁仲智提出了一個概念——面向 AI 的企業能力“再資產化”。

(圖|盈米AI開放平臺系統)
對于什么是能力的“再資產化”?他進一步解釋道,當前在企業內部其實存在大量分散、未協同的數據和接口,且形式各異、錯綜復雜。AI 協同轉型的首要任務便是將這些孤立的數據和能力進行集中管理,并通過 AI 技術來實現快速、低成本的資產治理。
梁仲智介紹,許多企業現有的數據和接口最初是為機器而非 AI 設計的,若不經處理AI是難以理解其具體含義。因此,所有接口都需要進行集中處理使其對 AI 友好。
以盈米基金為例,將適合 AI 調用的接口規范通過 prompt 交給 AI,讓 AI 自動完成接口的改造,全程無需人工操作。這種AI協作的方式極大地提升了效率,使得公司一半的接口在兩天內便完成了接入。
在完成公司的資產治理和接口改造后,盈米將數據、算法、工具、內容、投研、投顧服務等核心能力,通過 MCP 協議和 OpenAPI 協議向AI開放。如此一來,在盈米內部各業務團隊可便捷地使用這些能力,去賦能特定的業務場景,最終實現與AI的深度協同發展。
作為一家基金投顧公司,同時也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盈米基金不僅是金融AI的先行者,更是布道者。在完成企業能力“再資產化”后,盈米在2025年3月推出了AI開放平臺,將自身沉淀多年的金融能力、數據和工具對外開放共享,旨在讓更多人能夠輕松構建和使用專業級金融AI應用,享受AI協同與自動化的智能財富管理服務。
03 AI協同,為什么會走向對外開放?
談及為何要構建AI開放平臺,梁仲智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設想在未來,我下班開車回家的時候,跟我的智能眼鏡說:‘剛發工資,最近有什么投資產品推薦的?’AI回復:‘我調用了盈米 MCP 的工具查詢,結合你目前的情況,我認為A產品挺適合。同時我發現你安裝了X投資App,但由于它沒有提供任何工具,我無法給予你相關推薦,你可以自行打開APP查看’。”
相較于傳統的APP操作系統,只能提供應用入口,不能提供直接、具體的服務,這也是我們詬病“人工智能不智能”的原因所在。而未來的AI則應該更有自主權和決策權,自身就能靈活決定和操作業務的邏輯和服務的形態。這么一來,對AI開放就變得尤為重要。
梁仲智認為,“開放”應該具有三重含義:對內開放、對外開放,以及對 AI 開放。對內開放,就是內部賦能,打破部門墻;對外開放,是構建外部的生態系統;而最核心的是對AI開放,需要把企業內部所有的東西都向AI開放,才能實現真正的AI協同轉型。

(圖|盈米對外開放的三重含義)
對于如何構建AI開放平臺?梁仲智分享道,“盈米AI開放平臺的底層涵蓋了企業數據、交易能力、投研投顧能力等。通過治理和再資產化,這些能力進入 API 層,轉化為 AI 可調用和使用的形態。然后,在網關層將這些能力以合適協議(如 MCP 協議)向外暴露。”
盈米且慢 MCP Server 作為盈米AI開放平臺的一部分,已于今年 4 月在阿里云百煉平臺首發上線,并陸續入駐了火山引擎、百度AI助手、魔搭社區等主流平臺。用戶也可以在 Cursor、Trae、CherryStudio、Dify 等平臺便捷地接入使用。
盈米且慢 MCP Server 首批提供了 30 多個金融工具,涵蓋投研、投顧、金融數據等維度,核心能力包括資產診斷與配置、金融資訊與觀點、基金數據以及回測和蒙特卡洛測算等投研能力,與AI大模型的優勢形成互補。目前已有上千名用戶申請使用盈米且慢 MCP工具。

(圖|盈米且慢MCP4月上線阿里云百煉平臺)
隨后,梁仲智分享了幾個投顧業務與 AI 協同落地的實踐案例。在財富管理領域,因為投顧服務的非標性,不同客戶的目標、需求都不一樣,要做到千人千面,就需要真人顧問來把關和服務。如果按照過去簡單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不僅漏損率高,而且轉人工服務的幾率也大。在實現了投顧業務與AI協同之后,效率和服務質量將得到大幅提升。

(圖|通過盈米且慢MCP生成的資產診斷報告,部分展示|僅作釋義,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財務規劃報告提效:過去,投顧為客戶出具一份完整的財務報告平均需要 3 小時。現在,通過將所需數據和 SOP 封裝成MCP之后供 AI 調用。通過盈米且慢MCP,只需幾句大白話與 AI 協同,3 分鐘內即可生成報告初稿,投顧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性化調整,確認無誤后就能發給特定的客戶。

(圖|通過盈米且慢MCP生成的基金季度分析報告,部分展示,作者:大白君的奇思妙想|僅作釋義,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
基金研究報告自動化:研究員過去需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完成一份全面的基金季度研究報告,如今通過盈米且慢MCP,在幾分鐘內即可生成專業的基金研究報告。

(圖|且慢AI智能助手“AI小顧”)
AI 小顧能力再升級:基于Qwen大模型打造的且慢“AI小顧”,在接入盈米且慢MCP后,AI小顧的回答準確率大幅提升至90%以上,有效降低了客戶服務“轉人工”的比例。截至目前,且慢“AI小顧”累計服務超10萬名用戶,解決客戶問題超100萬次。
04 AI協同轉型帶來的深層變革:重塑生產關系
當AI協同使得生產力極大提升之后,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產關系?
梁仲智最后分享了他對 AI 協同轉型帶來的深層影響的思考。他認為未來在企業的組織結構、工程管理、激勵機制和合作生態等方面將進行全面的重構。

(圖|盈米基金高級技術總監梁仲智發表主題演講)
組織結構調整:未來的職場角色可能向兩端收縮。一部分人專注于服務 AI,為 AI 提供數據、封裝 API;另一部分人則深入業務,直接負責交付結果,中間負責翻譯和傳話的角色將減少。
軟件工程變革:在軟件管理方面,文檔將成為核心資產,因為代碼的生成成本在降低;管理工具和職責分工也將隨之重構。
人才篩選與激勵機制調整:未來對員工編碼技巧的價值可能會下降,而對業務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要求將會相應提升。同時,員工中可能會出現“超級個體”,這就需要企業及時調整考核激勵機制。
外部合作生態重塑:傳統 SaaS 服務的價值可能因成本大幅降低而減弱,未來企業考慮合作的重點,應該轉向構建面向知識的生態系統以及業務 SOP 的梳理與沉淀。
05 擁抱AI變革,共創智能財富管理新未來
綜述所述,盈米基金的AI協同轉型實踐,一定程度上為財富管理行業提供了有效的樣本。無論是從企業能力“再資產化”,到AI開放平臺建設;還是從 MCP Server 的率先推出,到投顧服務的效率革命,盈米基金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AI協同轉型。
而這場"智力革命"的意義是遠超技術層面的,它也正在重新定義企業的組織形態和價值創造方式。正如梁仲智所言,我們需要從“車間工人”轉變為“車間主管”,學會駕馭AI這一“新質生產力”。
面對這場深刻的AI變革,企業需要主動擁抱和積極探索自身與AI的協同路徑。未來的財富管理行業,必將是人機協同、AI智能驅動的新生態。
而這個未來,正在加速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