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S800上市首日便遭遇了產(chǎn)品策略上的深刻反思。盡管頂配車型以101.8萬元的價格吸引了70%的訂單,這一數(shù)據(jù)本應是品牌高端化的積極信號,但背后卻隱藏著對產(chǎn)品定位的深層憂慮。市場分析認為,余承東對這款旗艦車型的定位缺乏足夠的自信,這從車型的多價位策略中可見一斑。
余承東的多價位策略,試圖通過不同配置和價格區(qū)間來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這一做法被指仍帶有快消品市場的思維慣性。他將一款本應成為品牌象征的車型,轉(zhuǎn)變?yōu)榱讼M者可以“選擇”的商品,而非堅定地站在高端市場的立場上。這種做法雖然看似謹慎,實則失去了對品牌定位的精準把握。
相比之下,小米SU7 Ultra的產(chǎn)品策略顯得更為清晰和決絕。該車型只推出一款配置,做到了極致、精準和狠辣。它沒有低價策略作為后路,也沒有中間配置進行市場試探,而是明確地向消費者傳達了一個信息:我知道你是誰,我只為你而打造。這種策略體現(xiàn)了對目標消費群體的深刻理解和精準定位。
雷軍深知,愿意為百萬級國產(chǎn)車買單的消費者,更看重的是社交需求和圈層象征。他們不會在意配置差異和性價比,而是更關(guān)注車輛所能帶來的身份認同和社交價值。因此,小米SU7 Ultra選擇了限量發(fā)售的策略,旨在通過稀缺性來支撐品牌溢價,并通過一致性來鞏固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尊界S800的低配車型存在,被視為品牌自我懷疑的體現(xiàn)。如果品牌真的相信自己是“國產(chǎn)勞斯萊斯”,那么就不會設置一個70萬元的起售價來吸引消費者。這種策略不僅模糊了品牌的定位,還削弱了高端車型的競爭力。真正的高端品牌應該通過高位鎖死競爭來鞏固市場地位,而不是通過價格區(qū)間來拉動銷量。
余承東在這次產(chǎn)品策略上的失誤,源于他對高端市場消費者需求的誤解。他高估了價格區(qū)間對銷量的拉動作用,卻低估了身份感唯一性對品牌溢價的支撐作用。當品牌試圖討好所有人時,往往會失去對核心消費群體的精準把握。相比之下,雷軍對小米SU7 Ultra的精準定位和決絕策略,無疑為尊界S800提供了一個值得反思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