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CISSE)上,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見證了養老產業的一次華麗蛻變。這場匯聚了220多家國際參展商、占地2.2萬平方米的展覽,吸引了6萬名專業觀眾,不僅彰顯了行業的迅猛發展,更揭示了銀發經濟從數量增長到質量飛躍的深刻變革。
博覽會的核心亮點在于“科技賦能”的全面展現,但不再局限于單一硬件的堆砌,而是轉向更為系統化的解決方案。華為推出的方言交互機器人,憑借自然語義分析技術,能夠適配23種方言,為用戶帶來更加人性化的交互體驗。森麗康科技的毫米波雷達監測系統,則以0.1秒的響應速度,重新定義了安全照護的標準,并在30家機構成功落地應用。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康鉑未來的“數字孿生健康平臺”,其非接觸式BCG監測技術通過床墊內置傳感器捕捉心臟脈沖信號,結合AI算法,能夠在72小時內對早搏、房顫等疾病進行預警,這一創新正在顛覆傳統的健康管理模式。這些科技應用的涌現,標志著養老科技正從單點突破向生態共建邁進。
展會還展示了養老產業細分賽道的深度挖掘。在適老家居展區,一款售價6800元的智能餐椅備受矚目,其椅背5°微調系統基于2萬組老人坐姿數據開發,坐墊壓力分布監測功能能有效預防褥瘡風險。老年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同樣顯著,國貨品牌推出的低敏染發劑,憑借人參精華的添加,降低了刺激性,銷售額突破百萬。老年鞋專區則引入了足部3D建模技術,實現了“分趾減壓鞋墊”的毫米級定制,老年消費正逐步從生存型向品質型轉變。
面對行業存在的“用人荒”和“盈利難”等難題,展會也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解決方案。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推出的“現代學徒制”,通過院校與企業雙導師的培養模式,大幅縮短了護理員的培訓周期。椿萱茂展示的“雙賽道”模型,則通過機構養老反哺居家養老服務,為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政策層面同樣亮點頻現。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發布的《銀發產業合規白皮書》,首次提出了養老服務“五維評估體系”,為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福匯養平臺”上線首日即完成了2000萬元的法律咨詢服務對接,其區塊鏈存證系統顯著提升了糾紛處理的效率,這些探索標志著行業正在逐步建立內生規范機制。
博覽會閉幕論壇傳遞出的關鍵信息是,我國養老產業已經跨越了基礎設施鋪設的初級階段,進入了價值重構的深水區。智慧養老產品的滲透率大幅提升,適老化改造市場規模已經突破千億,但專業護理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斷擴大。更為深刻的變化發生在認知層面,從95后觀眾在“時光隧道”體驗區感受衰老的困境,到“時間銀行”累計存儲的50萬小時志愿服務,再到法律展區日均接待的800人次咨詢,這些細節共同揭示了行業的本質蛻變:從被動應對老齡化向主動經營銀發經濟轉變。
第十一屆CISSE如同一面多棱鏡,全面折射出了中國養老產業的進階之路。隨著技術創新不斷穿透場景壁壘,制度設計逐步消解行業痛點,全球智慧與中國實踐深度交融,銀發經濟正逐步突破“養老”的狹義邊界,向著“老有所享”的價值新大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