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鳳悅酒店及度假村迎來了其五周年的里程碑時刻,這一慶典標志著碧桂園旗下輕資產轉型典范的又一重要階段。回顧過去五年,鳳悅的發展歷程與國內地產行業的動蕩時期緊密相連,見證了諸如萬科剝離酒店資產、富力酒店業務重組以及恒大酒店資產清算等一系列行業變革。
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背景下,鳳悅憑借400多家管理酒店和超過7萬間客房的規模,不僅成功抵御了市場的逆流,更在全球酒店集團中排名第32位,國內酒店集團中位列第12。其品牌矩陣涵蓋了從中高端到豪華、從商務到度假的全方位覆蓋,展現了強大的市場適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
鳳悅的五年,是地產系酒店艱難轉型的一個縮影。2020年,鳳悅正式宣告獨立,從碧桂園地產中剝離出來,實現了股權、業務和團隊的全面自主,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運營之路。此后,鳳悅憑借其“一體兩翼”戰略,即在發展自有品牌的同時深化與國際酒店集團的合作,迅速擴大了其市場影響力。
然而,盡管與國際品牌的合作成果顯著,鳳悅在自有品牌的孵化上卻顯得相對謹慎。目前,其管理的17大酒店、公寓及餐飲品牌中,自有品牌僅占7個,且部分品牌如鳳頤酒店的門店數量增長緩慢,四年內僅開設了4家店。這反映出鳳悅在自有品牌建設和市場擴張上的策略性考量。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對高品質服務體驗的更高追求,鳳悅意識到品牌運營和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總裁張勇曾公開表示,鳳悅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提升酒店管理與服務質量。為此,鳳悅將2024年定為“品質提升年”,聚焦自有品牌發展、運營品質提升和產品迭代升級。
鳳悅還試圖通過數字化手段重構供應鏈,以應對地產系酒店曾飽受詬病的重資產模式。通過“悅采Mall”數字化采購平臺,鳳悅實現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在2025年合作伙伴大會上提出了“品質引領、鏈動未來”戰略,旨在通過縱向協同、橫向跨界和技術開源來賦能上下游產業鏈。
地產行業的下行趨勢對地產系酒店構成了嚴峻挑戰。許多地產商在轉戰酒店業時,仍沿用傳統的地產運營思維,導致投資回收周期長、實際收益不佳。在地產紅利退潮后,重資產的地產酒店紛紛尋求自救之路,割肉甩包袱成為常態。碧桂園作為鳳悅的母公司,也在加強流動性的壓力下多次掛牌出售旗下酒店資產。
然而,鳳悅卻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在逐漸剝離重資產的同時,加速打造自有酒店品牌,試圖通過輕重資產分離來實現減負和回血。這一策略與許多地產系酒店不謀而合,他們紛紛成立酒管公司,并與地產母公司進行業務切割,以減輕資金壓力并尋求新的增長點。
然而,地產系酒店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面臨地產泡沫破滅、消費理性升級和供給過剩的三重困局下,不少地產酒店陷入了“虧損—拋售”的惡性循環。鳳悅雖然憑借品牌自塑、供應鏈數字化重構和多元化經營等策略持續破局,但仍需面對自有品牌孵化緩慢、市場競爭加劇等挑戰。
盡管如此,鳳悅的破局實踐仍為行業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它表明,輕資產并非簡單的減法,而是乘法;品牌自塑是轉型成功的關鍵;供應鏈不僅是成本考慮,更是戰略選擇;高質量的服務接待能力能夠成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鳳悅的成功經驗也啟示我們,地產系酒店的未來在于過硬的運營能力和品牌價值的持續創造。在轉型陣痛中,那些能夠完成基因進化的地產酒店,終將找到新生的土壤,為中國酒店業的未來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隨著行業從規模競賽轉向價值深耕,地產系酒店需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精細化運營。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