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短劇市場掀起了一股來自中國的熱潮,多部中國譯制短劇成功躋身海外熱門榜單前列,并且這些短劇在譯制過程中堅持采用中文配音,僅輔以外語字幕。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特別是像《家里家外》這樣的作品,其海外版本甚至保留了原版的四川方言配音。
據ADX海外短劇版數據顯示,在最近一周(5月5日至5月11日)的海外短劇熱榜中,譯制劇占據了重要位置。其中,23部短劇完全采用了中文配音,占比高達46%;純外語配音的短劇有19部,占比38%;而同時提供中文和外語配音的短劇則有8部,占比16%。這一數據表明,中文配音的譯制劇在海外市場上正逐漸增多。
與4月份相比,中文配音短劇的比例有了顯著提升。在4月份的海外短劇熱榜TOP 50譯制劇中,純中文配音的短劇僅有19部,占比38%,而純外語配音的短劇則占據了42%的份額。這一變化顯示出,中文配音的譯制劇在海外市場上的接受度正在不斷提高。
更在熱門譯制劇中,中文配音的比例更是高達60%。在上周海外短劇熱榜TOP 10譯制劇中,有6部作品完全采用了中文配音,僅有3部選擇了純外語配音,另有1部同時提供了兩種配音版本。這一數據進一步證明了中文配音譯制劇在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那么,為何這些譯制劇會選擇堅持中文配音呢?DataEye研究院分析認為,這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慮。首先,中文配音的成本相對較低,且制作效率更高。對于急于搶占海外市場的中國短劇而言,采用中文配音可以大大縮短譯制周期,快速推向海外市場。其次,中文配音與畫面的協調性更好,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加自然的觀看體驗。海外觀眾在觀看中文配音的短劇時,即便需要借助字幕,也更容易沉浸在劇情之中。最后,中文配音也為海外觀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部分譯制劇同時提供了中文和外語配音版本,滿足了不同觀眾的觀看需求。
實際上,采用中文配音的譯制劇在海外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以《請君入我懷》的海外譯制劇《Bound to the Tyrant's Heart》為例,該劇自上線以來已經持續投放了49天,累計素材數達到630條,累計熱值高達583.3萬。在最近一周內,該劇的熱值更是達到了256.8萬,成功躋身海外短劇熱榜第四名。這一成績充分證明了中文配音譯制劇在海外市場上的潛力和影響力。
從文化輸出的角度來看,中文配音的譯制劇不僅有助于推廣中國的影視作品,更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微短劇持續出海的浪潮中,古裝劇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現代劇則讓海外觀眾看到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而中文配音和方言配音的加入,更是讓中國元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
這一趨勢不僅有助于培養海外市場的審美和用戶習慣,更是在潛移默化中打破了中西方文化壁壘。通過創新的內容形式,中國短劇在海外市場上逐步消解了西方媒體對中國長期塑造的刻板印象,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真實、多元的中國。例如,《歸來鳳棲處》和《請君入我懷》等古裝短劇,雖然采用了架空歷史背景,但在服飾、化妝、道具等方面都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