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360公司的創始人周鴻祎在一則視頻中,深入探討了年輕人在職業初期應該如何規劃,特別是關于月薪三千與月薪三萬之間的本質差異。他特別針對25歲以下的年輕人,分享了自己對于如何邁向成功的獨到見解。
周鴻祎強調,那些最終實現社會階層躍升的人,在25歲時并未一味追求積攢首個百萬財富,也沒有盲目投身于所謂的“向上社交”,期待通過結識權貴來改寫命運。相反,他們將自己視為一件潛力巨大的“產品”,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不斷打磨自我,力求成為極具價值的人才。
他進一步指出,對于缺乏強大家庭背景的年輕人來說,積累人力資產應遵循一定的順序。首要的是能力資產,這是基礎,決定了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隨后才是人際關系資產、人力資產本身,最后才是金融資產。周鴻祎比喻道,若缺乏前面的“1”(即能力),后面的“0”(其他資產)再多也毫無意義。
周鴻祎還詳細闡述了積累能力的四個關鍵方面:認知、技能、情商和資源。他提到,提升認知意味著要拓寬視野,深化思考,通過閱讀、學習和體驗新事物來不斷打破固有思維。技能方面,他鼓勵年輕人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結合市場需求,做到出類拔萃。情商則關乎人際交往的智慧,懂得理解他人,使人際交往更加順暢。至于資源,特別是信息資源,周鴻祎認為,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并將其轉化為實際價值,是資源整合的關鍵。
周鴻祎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年輕人,打工僅依賴工資,至多解決溫飽,混日子更是浪費青春。他強調,在打工初期,積累核心能力至關重要。一旦擁有了能力,即使遇到不如意的工作環境,也能從容應對,因為能力是個人最寶貴的資產,是征服世界的資本。
周鴻祎還提醒年輕人,不要將摸魚、躺平視為聰明之舉,這樣的行為只會讓他們錯失成長的最佳時機。他建議,無論是在為自己還是為他人工作,都應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我,將每一次經歷都視為成長的契機。他回憶自己的打工歲月,曾認為即使項目失敗,老板承擔損失,自己卻在交學費中成長,這是世界上最劃算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