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稅的標準通常為30%,但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這一比例有所調整。例如,在中國,大型企業需支付30%的傭金,而中型企業則為15%。相比之下,歐盟的傭金率最高可達17%,對中小企業則有所優惠,為10%。美國市場的傭金率介于兩者之間,大型企業為27%,中小企業為12%。
長期以來,蘋果稅一直飽受爭議。多家知名企業,如Epic Games、Spotify、meta以及Match Group等,紛紛指責這一傭金比例過高,并批評蘋果通過限制第三方支付來維護其壟斷地位。其中,Epic Games更是與蘋果展開了法律戰,雙方為此對簿公堂。
面對日益激烈的批評和訴訟,歐盟率先采取了行動。通過頒布《數字市場法案》(DMA),歐盟要求蘋果必須允許開發者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統,并開放側載功能,即用戶可以從非App Store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應用程序。這一舉措旨在打破蘋果的壟斷地位,降低開發者的成本。
受到歐盟的影響,美國法院也對蘋果提出了類似的禁令要求。根據禁令,蘋果將不得不允許開發者在應用內購買時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且不得對這些支付收取傭金。同時,蘋果也不得對開發者引導用戶使用第三方支付的行為進行任何形式的阻撓或設置障礙。
盡管蘋果對這一禁令表示不滿,并計劃上訴,但分析人士認為,蘋果贏得這場官司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歐盟已經率先采取了類似的措施,并成功實施了DMA。一旦美國也全面實施了類似的禁令,預計全球其他地區也會紛紛效仿,這將對蘋果的傭金收入造成重大影響。
數據顯示,2023年,蘋果通過傭金收入獲得了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其中中國市場的貢獻約為400億元人民幣。如果禁令全面實施,分析師預計這部分收入可能會大幅減少,甚至減半。這一變化無疑將對蘋果的商業模式和財務狀況產生深遠影響,也讓庫克始料未及的是,美國監管機構竟會對本國企業如此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