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名為《低空經濟發展趨勢報告》的權威文件預測,中國無人機產業有望在2030年前突破萬億大關。這一預測是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全球低空經濟論壇春季會上由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公布的,會議主題聚焦于“低空經濟如何重新定義城市交通”。
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對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均展現出強大的拉動效應。其不僅具備廣泛的輻射能力,還蘊含著極高的科技價值。當前,國內多地正加速推進低空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以期在這一新興領域占據先機。
然而,中國低空經濟聯盟理事長羅軍指出,當前各地在規劃空中交通指揮平臺及地面飛行服務平臺時,普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這一問題可能導致未來的高頻率、常態化飛行保障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同時各平臺之間也無法實現互聯互通。這無疑為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報告還進一步預測,從今年下半年開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將在特定空域內開展頻繁的試飛活動。到2027年,部分特大城市和省會城市有望實現eVTOL的商業化運營,讓“飛的”成為市民出行的新選擇。羅軍樂觀地表示,到2030年,eVTOL將在中國各大城市得到迅速普及,并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與低空經濟相關的企業數量已超過7.9萬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和江蘇省在這一領域的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分別擁有超過1.1萬家、6000家和4000家企業。從成立時間來看,超過五成的相關企業成立于近五年內,而成立于一年內的企業占比更是高達18.95%。
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超過4000家,占企業總數的5.5%。這一數據提醒我們,在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和防范潛在的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