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平臺的售后政策一直是消費者與商家關注的焦點。其中,“僅退款”政策在經歷了短暫的風光后,于今年4月悄然退場,各大電商平臺如淘寶、拼多多、京東等紛紛更新了售后規則,不再主動介入不退貨的全額退款申請,而是將處理權交還給商家。
回顧“僅退款”政策的興起,拼多多于2021年率先推出該模式,最初應用于生鮮品類,隨后迅速擴展至全品類。2023年,以淘寶為代表的其他電商平臺也相繼跟進,使得“僅退款”一度成為電商行業的標配。然而,隨著該政策的廣泛實施,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
在“僅退款”政策盛行的時期,淘寶平臺上的許多電商賣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雖然該政策在短期內刺激了平臺GMV的增長,但長期來看,卻成為了壓垮許多電商賣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淘寶頭部服裝賣家宣布閉店,這股閉店潮一直延續至今。
就在“僅退款”政策全面取消的前夕,擁有190萬微博粉絲的網紅達人“李大米Lidami”發表了一封“暫別信”,宣布關閉經營了5552天的淘寶女裝店。李大米的店鋪在閉店前還擁有45.9萬粉絲,月銷超過一萬件,屬于經營數據良好的優質店鋪。然而,她并未直接說明閉店原因,只是表示將休息一段時間。
李大米的閉店并非個例。據媒體報道,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We Margiela”、“Ff5 official”在內的大批淘寶店鋪停止了上新,甚至發出了閉店通告。其中,不乏擁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粉絲的網紅店鋪。這些店鋪的關閉,不僅反映了電商行業的激烈競爭,也透露出商家在售后政策變化下的無奈與掙扎。
服裝行業飆升的退貨率,成為了摧毀商家信心的最致命一擊。一位做了7年服裝電商的林東,在去年雙11前夕毅然關閉了曾經年利潤可觀、年銷售額超2000萬的淘寶店。他坦言,退貨率的瘋狂上揚是壓垮他的關鍵因素。在“僅退款”政策實施后,退貨率更是一度飆升至70%-80%,使得他的精力和時間被榨干,利潤空間急劇縮水。
除了退貨率的問題,平臺越來越高的流量費用和不斷內卷的大促生態也讓商家舉步維艱。一些商家在廣告投放上的費用大幅增長,但銷售額的增長卻遠遠跟不上,導致利潤大幅下滑。大促期間平臺對頭部商家和大品牌的重點扶持,使得中小商家在流量分配上處于不利地位,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生存困境。
然而,盡管淘系電商平臺的競爭日益激烈,但仍有不少服裝賣家通過創新模式實現了逆勢增長。一些品牌通過內容電商、興趣電商等新模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關注,實現了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例如,致知ZHIZHI通過抖音平臺的內容營銷和直播帶貨,單日銷售額已突破2000萬元。
同時,跨境電商也成為了不少服裝賣家的新出路。借助跨境電商平臺出海,不僅可以擺脫國內市場的內卷現象,還可以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一些主營服飾配飾的跨境電商賣家,如賽維時代等,在TikTok、Temu等平臺上實現了銷售額的大幅增長。
在電商江湖中,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商業故事。雖然以紅人經濟為代表的淘系服裝電商式微,但新的機會仍在悄然孕育。對于電商人和服裝人而言,只有不斷創新和求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