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低調布局低價商城,賣家利潤超越主站
在電商巨頭們的激烈競爭中,亞馬遜悄然推出了一項名為“Amazon Haul”的低價商城項目,該項目被視為對新興競爭對手Temu的反擊策略。據(jù)一位主營服飾類目的賣家透露,盡管低調運營,但低價商城目前的銷量表現(xiàn)不俗,利潤率甚至高于亞馬遜主站,達到了約12%。
“Amazon Haul”項目最初以防御姿態(tài)出現(xiàn),旨在通過提供與Temu相似甚至更低的價格,留住可能流失的用戶,同時避免對主站核心業(yè)務造成沖擊。因此,亞馬遜在推廣上采取了保守策略,入口位置隱蔽,流量與主站不共享,招商也不積極。截至今年1月,入駐低價商城的賣家數(shù)量僅為500左右。
然而,關稅戰(zhàn)的爆發(fā)改變了亞馬遜對低價商城的看法。隨著市場全面漲價,消費者開始尋求低價商品,加之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稅政策即將取消,低價商城迎來了超越Temu的機遇。亞馬遜迅速調整戰(zhàn)略,將低價商城視為新的增長曲線,開始密集招商,加速擴大賣家規(guī)模。
據(jù)了解,亞馬遜計劃邀請更多合適的賣家及工廠入駐低價商城,雖然仍沿用邀請制,但自主申請的通過率有所提高。目前,低價商城的賣家數(shù)量可能已超過3000家,商品類目也逐漸放開,從最初的服飾、家居、3C配件等高頻消費品,擴展到寵物用品、電子產品等新領域。
為了吸引用戶,亞馬遜在早期為低價商城提供了大幅折扣優(yōu)惠,部分商品折扣甚至高達90%。然而,隨著入駐賣家數(shù)量的增長,亞馬遜開始嘗試將低價商城轉向盈利軌道。今年1月,亞馬遜在低價商城的搜索結果中引入了贊助產品,賣家可付費讓商品出現(xiàn)在頁面頂部。倉儲優(yōu)惠政策的收緊也反映出亞馬遜對低價商城盈利能力的重視。
然而,低價商城在消費者中的反響起初并不及預期。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僅有少數(shù)消費者表示曾在低價商城購物,而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甚至不知道該平臺的存在。業(yè)內人士分析稱,這主要是由于亞馬遜在低價商城上的廣告投入較少,且未充分利用其強大的第一方數(shù)據(jù)為賣家提供廣告再營銷工具。
面對這一挑戰(zhàn),亞馬遜迅速調整策略。首先,開放了桌面版本,并將“Amazon Haul”的入口放置在PC用戶首頁的顯眼位置。其次,新增了“Brand Faves”欄目,引入名牌商品,提升用戶體驗。低價商城全場價格不超過20美元的規(guī)則也被靈活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
更重要的是,亞馬遜似乎開始將主站流量導向低價商城。例如,在AI購物輔助工具Rufus的推薦頁面中,帶有“Amazon Haul”標簽的商品開始頻繁出現(xiàn)。這些調整不僅提升了低價商城的曝光度,還吸引了更多價格敏感型用戶。
在關稅政策的影響下,Temu和Shein等競爭對手宣布漲價,并削減了在美國的廣告投放。相比之下,亞馬遜則加大了廣告投入力度,積極搶占市場份額。營銷公司數(shù)據(jù)顯示,Temu在Google購物廣告的展示量大幅下降,其中約60%的展示量被亞馬遜買下。亞馬遜還在國外各大網(wǎng)站上增加了低價商城商品的廣告推廣。
隨著關稅政策的持續(xù),亞馬遜低價商城等本土平臺有望分食Temu等平臺因關稅壓力空出的市場。據(jù)預測,到2025年,Temu等平臺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可能從45%降至30%。亞馬遜正利用自身在基礎設施和庫存關系上的優(yōu)勢,將關稅暴漲這一危機轉化為新的機遇。
不僅如此,亞馬遜還計劃將低價商城推廣至全球市場。據(jù)透露,從2025年4月30日起,低價商城將擴展到其他國家,已注冊賣家的商品將自動同步到所有新增國家中銷售。這一舉措將幫助亞馬遜吸引更多價格敏感型用戶,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在歐洲市場,亞馬遜同樣展現(xiàn)出了強烈的進取心。不久前,亞馬遜在發(fā)給賣家的郵件中推薦了歐洲市場作為應對關稅影響的潛在方案,并強調歐洲市場的電商規(guī)模將持續(xù)增長,對美國品牌的需求強勁。這一戰(zhàn)略部署不僅有助于亞馬遜抵御關稅壓力,還將為其在全球市場的擴張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Temu也將重心轉移到歐洲市場,并更加注重本土賣家的合作。為了應對可能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Temu與DHL簽署備忘錄,加強在歐洲的本地化運營。然而,面對亞馬遜等本土巨頭的競爭壓力,Temu在歐洲市場的拓展之路仍充滿挑戰(zhàn)。
在電商行業(yè)的激烈競爭中,亞馬遜低價商城的崛起無疑為行業(yè)帶來了新的變數(shù)。隨著全球市場的不斷拓展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亞馬遜能否繼續(xù)保持領先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