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北大擬將“網上不罵人”等內容寫入新校規的爭議已經很長時間了,反對者有之,支持者亦有之。今天看了施一公、饒毅二位精英寫的《在我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依照國際標準》一文,禁不住又想說點什么了。
著名的教育家梅貽琦先生1931年在就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演說中曾經指出:“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也!”那什么人才稱得上大師呢?《辭海》對大師的解釋是:指有巨大成就而為人所宗仰的學者或藝術家。北京大學,四海獨步,可以說是大師麇集之地。既然大師麇集嘛,就應該搞出一些讓人仰之彌高的學術性研究成果來才不孚眾望,然而近來卻未見北大的研究成果有什么過人之處。成果平平也就罷了,現如今忽然整出了個就連小學生都通曉的“網上不罵人”來作校規,豈不是貽笑大方?豈不是讓世人懷疑北大人的智商有問題?
大學生是在塑之材,其言行應當給予規范,但這一規范行為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呢?老子有云: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其意思無非是要以德教人,盡信法,則無法;能夠以道德來調整的東西,用不著上升到書面條文上去。有鑒于此,北大為了規范學生言行,如果不采取自公民素養層面展開的道德品質教育,而是就事論事,迎合低層次的標準,人為的制訂出一大堆條條框框來,暫且不說“網上不罵人”是否意味著網下就可以罵人,單憑今天能將“網上不罵人”寫入校規,那么明天就可能將“校內不裸奔”寫入校規,后天還有可能將“課堂不作愛”寫入校規。這絕非危言聳聽,既然是規范學生言行,那么萬事皆有可能!
嗚呼哀哉,是北大還是幼稚園?長此以往,大將不大,哀將至也,北大將不再是中國教育的榮耀,而是中國教育的悲哀了!
感謝常山之子的投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