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中心,一塊“看不見的屏幕”正在悄然改變顯示產業的游戲規則。
2025年11月5日 – 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開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國開放前沿。11月8日的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中心,一塊通體透明、畫質銳利的顯示屏前,人群駐足不散——這是天馬微電子(簡稱天馬)帶來的Micro-LED透明顯示解決方案,也是本屆進博會上為數不多由中國企業自主實現全制程貫通并具備小批量生產能力的下一代顯示產品。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展示,而是一場關于技術主權、產業鏈協同與未來場景重構的戰略宣言。當全球面板產業仍在LED與OLED之間徘徊時,天馬已悄然完成從“跟跑”到“并跑”,乃至在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其背后,是長達多年、橫跨產學研用的系統性攻堅。

技術破局:把“透明”做成第一梯隊
Micro-LED被公認為繼LCD、OLED之后的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核心優勢在于自發光、高亮度、長壽命、低功耗和近乎無限的對比度。GlobeNewswire報告顯示,預計到2028年,全球Micro-LED顯示器市場將達到約8億美元,2023年至2028年復合年增長率為70.4%。然而,其產業化之路長期受困于良率控制、成本壓縮等“卡脖子”難題。
天馬的破題思路清晰而堅定:以車載和公共信息顯示(PID)為先導應用場景,聚焦高PPI、高透明、高亮度等核心技術方向,構建自主可控的全制程能力。
2022年,天馬在廈門啟動建設行業首條G3.5代Micro-LED全制程產線,采用全球首創的“全激光工藝路線”。這條產線覆蓋金屬Bump層制作、巨量轉移、鍵合、修復等全部關鍵環節。2024年6月,首款產品成功點亮;同年12月30日,產線實現全制程貫通,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行業首條G3.5代Micro-LED產線貫通)
其中,巨量轉移是核心技術瓶頸。天馬聯合國內設備廠商,自主研發了定制化全自動巨量轉移與鍵合設備,并創新性地采用2×16mm大光斑激光技術。這一方案將單臺設備的轉移效率提升至40KK UPH(每小時四千萬顆),轉移及鍵合良率穩定在極高水平,從工程層面滿足了小批量生產的需求。
在精密制造行業,誰能制定標準,誰就能掌握方向盤。據悉,該產線中超30款設備和材料均為天馬聯合上下游伙伴首次共同開發,設備國產化率、材料國產化大幅提升。這不僅降低了對外依賴,更構筑起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Micro-LED技術長城。
在具體產品上,天馬已推出多款行業領先的樣品。在透明顯示領域,實現了全球最高70%的透過率,全球首創0.1%-24%透明度可調技術,并將反射率控制在小于3%的超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天馬成功點亮7英寸車載Micro-LED標準品,為后續量產鋪平道路,更為國產屏在市場中爭得更多話語權。
品牌躍遷:響應國家戰略的“鏈主”擔當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內核,品牌塑造則是外延。進博會也是天馬向世界展示“中國屏實力”的最佳窗口。
在同期舉辦的科技論壇上,天馬圍繞“透明技術的創新探索與天馬布局”的主題,深度闡述其發展邏輯。天馬研發中心總經理、Micro-LED研究院院長秦鋒在演講中指出,“透明顯示屏會重塑未來場景,未來,所有有玻璃的地方都可以是透明顯示”。行業專家評價,“Micro-LED不僅是顯示技術的迭代,更是中國面板產業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定義’的關鍵一步。”

(天馬研發中心總經理、Micro-LED研究院院長秦鋒)
國家“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加快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天馬的透明技術探索,精準呼應了國家戰略規劃對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的部署,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天馬聯合發布的兩項Micro-LED行業標準——《Micro LED顯示屏質量視覺測試方法》和《Micro LED顯示屏用發光芯片通用規范》入選"工信部百項團體標準應用推廣典型案例",成為行業技術規范的重要參與者。
同時,天馬提出“2+1+N”戰略布局,以手機顯示、車載顯示為核心業務,以IT為關鍵增長業務,深化專業顯示、橫向細分市場、非顯、生態拓展領域布局,保持細分市場頭部競爭優勢。通過這一架構,天馬正從單一產品供應商,轉型為集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生態整合于一體的“鏈主”企業。
在合作生態上,天馬已與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廣汽、長城等車企展開合作,占據可觀市場份額。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天馬車載顯示上半年出貨呈現穩步上升趨勢,共計約2100萬片,同比增長24.7%,在全球車載顯示面板前裝市場出貨量持續大幅度領先,占比近20%;Omdia數據顯示,天馬車規顯示出貨量、車載儀表顯示出貨量連續 5 年全球第一,2024年車載 HUD出貨量登頂全球第一。以小鵬為例,自2017年攜手合作以來,天馬微電子持續為小鵬G3、P5、G6以及P7+等提供先進的儀表與中控智慧座艙顯示解決方案。此次論壇會,小鵬汽車也分享了Micro-LED在車載透明A柱、HUD抬頭顯示等領域探索創新應用。此外,天馬還與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在量子點色轉換、新型驅動架構等前沿方向進行預研。

(天馬Micro-LED產品展示)
生態協同:從技術突破到產業普及
Micro-LED 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核心,而技術的終極目標是落地。天馬Micro-LED的產業化普及不能僅靠單點突破,必須依靠全產業鏈的協同進化。
為此,在研發側天馬持續投入深耕,累計申請了數百項專利;產業鏈協同方面,天馬致力全產業鏈協同,構建從需求到落地的完整生態,牽頭組建了Micro-LED生態聯盟,聯合上游材料商、設備商、下游芯片、終端廠商,共同突破封裝設備、巨量轉移技術瓶頸、攻克量產良率難題、推動技術標準化與成本優化,為量產奠定基礎。例如,在拼接大屏領域,為實現極窄拼縫,項目團隊聯合國內廠商開發出三維一體濺射成膜技術,一次性完成背板正面、側面和背面的金屬走線制造,流程簡化超50%,大幅降低成本。
在應用場景拓展上,天馬展現了極強的前瞻性。除車載顯示外,其PID標準模塊可用于指揮調度中心、智慧零售、數字標牌等場景。設想未來,在應急指揮中心,一塊由Micro-LED單元無縫拼接而成的30米寬大屏,可實時呈現交通、氣象、能源數據,超高對比度與低延遲特性將極大提升決策效率。
而在消費端,天馬已經為OPPO、小米等旗艦提供高質屏幕,同時,天馬Micro-LED屏幕具備超高色域與分辨率潛力,將為用戶提供全新的視覺體驗。

(天馬Micro-LED產品展示)
天馬始終將綠色可持續作為發展底色,已經推出“1+2+8”碳中和計劃,倡導綠色科技創新。其智能天線技術(PAMETRIATM)具備輕量化、低功耗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車載通信系統,助力萬物互聯的同時降低能耗。
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結束后,一位歐洲客戶站在天馬的透明屏前良久,最終留下一句:“你們把顯示做成了無形。”
這種“無形”恰是中國制造的終極野心。從追趕到并跑,再到用標準定義市場,天馬的Micro-LED路徑揭示了一條硬科技突圍法則:以國家戰略為帆,以產業鏈為船,在技術長河中走自己的路。
顯示行業的競爭已進入下半場,而中國企業這次握住了定義規則的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