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向純電動化轉型,但氫能作為替代能源的潛力仍被多家企業視為戰略方向。豐田汽車憑借三十年的技術積淀,成為該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推動者之一。豐田澳大利亞副總裁肖恩·漢萊在近期訪談中明確表示,柴油動力在未來十年內仍會存在,但十年后氫動力將逐步取代其市場地位。他指出,從長遠視角看,柴油難以滿足未來能源需求,因為現有汽油車技術已能覆蓋柴油車的核心功能。
氫能技術的探索可追溯至兩個世紀前。1807年,人類首臺氫氧內燃機問世,隨后19世紀的科學家持續完善相關理論。20世紀中葉,隨著汽油車工業的崛起,氫能研究一度陷入停滯。1966年,通用汽車推出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車Electrovan,同期美國宇航局將燃料電池技術應用于阿波羅登月計劃。進入21世紀,豐田于2014年推出量產型氫燃料電池車Mirai,本田則早在2008年便發布了FCX Clarity車型,但兩者市場表現均未達到預期目標。
面對質疑,漢萊承認當前氫能推廣面臨諸多挑戰,但他強調澳大利亞加氫基礎設施的改善將顯著推動技術普及。豐田已率先推出氫動力Hilux皮卡等車型,試圖通過實際應用驗證技術可行性。然而,基礎設施短缺仍是制約氫能發展的核心障礙——去年殼牌公司關閉了加州全部7座加氫站,暴露出商業化運營的困境。
車企對氫能路線的態度呈現明顯分化。寶馬集團本月宣布開發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計劃于2028年實現量產;而Stellantis集團則公開表示氫能屬于"小眾技術領域",并已終止相關投資。行業分析師指出,盡管氫燃料電池技術短期內難以成為主流,但其作為零排放能源的獨特優勢,仍使其在商用車、重型運輸等特定場景中具備不可替代性。這種技術路線之爭,正深刻影響著全球汽車產業的能源轉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