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首次出現以無線電為主題的專業論壇。
本次論壇以“無線賦能、生態協同、產業聯動”為核心,匯聚了眾多高規格嘉賓與業界力量,共同聚焦AI技術在頻譜管理、5G-A/6G、低空經濟和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及挑戰,探索AI如何為無線電生態和治理新格局賦能。這是記者從昨天舉行的人工智能賦能無線電創新發展論壇媒體通氣會上得到的信息。
自21世紀初以來,無線電技術便是全球科技革命的重要驅動力,為社會帶來了廣泛的科技紅利。如今,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重塑全球產業格局。此次論壇積極響應國家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精準聚焦人工智能賦能無線電創新發展這一交叉領域,圍繞5G/6G、衛星互聯網、低空經濟等前沿無線領域展開探討。
論壇亮點紛呈,重磅嘉賓云集。論壇邀請到國際電聯前秘書長趙厚麟擔任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張平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的Rahim院士、香農獎獲得者阿里坎教授、圖靈研究員Andrea教授、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華為高級副總裁周紅等多位學術大咖和行業專家,圍繞通信與AI融合發展、6G智能網絡、下一代AI助力的無線編碼系統、AI網絡的可信和安全、無線通信的挑戰和機會等前沿主題發表主旨報告,致力于將論壇打造成“AI+無線電”領域的權威平臺和思想策源地。
首屆全球“AI +無線電”挑戰賽決賽在論壇上發布。挑戰賽自今年4月底啟動報名后,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在兩個月的初賽期間,共有276支來自全球超百所高校和企業的團隊報名參賽。初賽聚焦“信號檢測”,要求選手通過AI模型在復雜數據中標注信號頻率范圍。據悉,決賽階段將提供更豐富的數據集,其中包含40-80MS/s采樣率、50-200ms時長的多類型信號數據,更貼近真實的低空通信場景。在11月的開發者先鋒大會上,前12名隊伍將進行現場答辯,展示AI如何精準“看懂”無線電信號,為低空經濟裝上“智慧眼睛”。